目的在于为后面企业融资行为及其策略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探讨和研究的所谓融资策略,虽然属于企业融资的范畴,但它并不等于传统的技术融资,而是在传统技术融资观念、方法、途径和手段上的开拓与创新。但是,笔者没有也并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技术融资,而是要在分析现代企业资本来源各种可能途径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才能达到兵家谋略的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融资境界,即在成本最小或较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控制社会资源,为企业原有资本保值、增值服务,这是本书在融资观念和思路上的最大突破。
第3章,理论借鉴。这是关于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决策的基本理论,目的在于为本书的实证分析与融资策略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因为,任何行为总是表现为对特定目标的追求,融资行为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结果必然也要通过资本结构反映出来,因此说融资行为总是在既定目标下对企业资本结构的某种选择。本章首先对融资结构与资本结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最佳资本结构的判定标准是在既定风险下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或资本成本最小化。然后,通过对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回顾和评价,指出围绕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考虑到破产成本、代理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企业合理的技术融资顺序应该是:内源融资、举债、可转换债券和股票。但企业最高融资境界却是以制度、并购、控股以及品牌输出、合资合作为内容的融资行为。本文的研究之所以能够进行,并在实践中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能为各种融资行为提供一个“好”、“坏”的标准,是基于一切有形或无形资本在会计学上都可以用货币来加以度量,从而这一基本假设成为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前提。章。
第4章,实践经验。文章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日本、美国、德国企业融资方式及特点进行了探讨。日本企业的发展资本主要由主银行来提供,银行与企业相互依存形成命运共同体,法人持股形成稳定的股权结构,使日本的企业更注重长远的发展。美国采用的是直接金融体制,直接融资在企业融资中所占的比重要大于间接融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比较松散。美国企业的股权结构的特点是分散化,对经理人员的约束主要来自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以及股东对短期收益的关注造成了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德国实行的是全能银行制度,银行不仅是企业最大的股东,也是企业最大的债权人,德国企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职工参与决策制度,这个制度是德国特定政治和文化的产物,也是德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保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笔者对传统的技术融资提出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适度发展和完善直接融资,并着重加强两者协调与配合的思路;在并购融资策略中提出了以横向购并为主、鼓励纵向和混合购并的发展观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