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技术创新与制度结构》首先对中国技术创新研究的理论假设、论证思路及其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创新主体”和“国家创新系统”这两大认知焦点背后的制度含义进行了解读,并通过对技术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之争的探讨,突显了制度性因素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其次,作为研究技术创新制度安排的逻辑前提,本书发展了技术知识论,论证了技术知识的难言本性,以及难言知识和明言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阐明了技术知识、人工制品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场域观,把科学和技术置于场域之中,通过比较揭示了中西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关系的不同的认知图式及其制度内涵。第三,基于知识论视角,本书论述了经济场域中企业知识的非独占性,确证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性。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建构本性及其结构约束,从而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进一步透视了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联。第四,《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技术创新与制度结构》考察了经济场域中企业技术知识生产和获取的制度安排,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内源知识的重要性大于外源知识的重要性,来自经济场域的知识的重要性大于来自科学场域的知识的重要性”这一中西共同的知识运用模式的必然性,从而证实了经济场域在技术知识生产和创新中的核心地位。第五,通过引入寻租理论和企业的契约理论,探讨了制度环境对于场域间和场域内企业家能力配置的重要影响,分析了高技术新创企业以及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辨明了中国国有企业的二重性,即契约性和非契约性。在此基础上,展示了国有企业激励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可能的演进方向。最后,基于上述认识,本书在场域层次上,从动态的适应性效率的角度探讨了技术创新持续开展的制度安排,分析了创新空间、组织试验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证明了自主的经济场域是孕育技术创新持续性,从而决定社会创新性的核心制度安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中国技术创新难题所应采取的制度创新的基本方向,就是营造自主的创新型的经济场域、重建公共科学和产业研究体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