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的经济学分析》既不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的视角,也不从科斯及其后继者的交易费用以及契约关系的视角,而是从社会分工这个视角,去探讨企业组织的经济理论问题。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全面研究以及深入理解和正确阐明分工协调理论,对研究经济组织的本质关系,依旧具有解释力,而它却被A.马歇尔以来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摈弃了。本书除第1章文献评述和第2章提出企业的组织性质并探讨企业起源问题之外,余下4章正是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展开的;其中,第3、4两章侧重于研究企业组织与外部社会分工系统之间的关系,第5、6两章则侧重研究企业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协调。从企业组织与外部社会分工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个角度,本书第3章提出了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与社会分工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这一基本命题,并由此引出企业组织的基本问题——适应性问题,阐述了与此相关联的竞争行为和企业组织的市场筛选机制。这些观点,为分析社会分工系统中企业组织的行为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本书第4章探讨了两个重要问题,即:企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以及包买商制度。从企业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协调这个角度,本书第5章分析了企业组织内部的活动分工与协调,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内涵和形态划分。这种研究,不论是在研究视角上,还是在方法上、观点上,都不同于组织管理理论的现有文献,虽然说诸如企业内部协调、组织结构等向来都是组织管理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读者可以从本书的具体观点中看出这一点,如对企业组织内部协调的实质的把握,对作为一种协调的制度的理解,以及对团队组织结构问题的经济理论探讨等。鉴于大型企业组织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突出地位,本书专设第6章,探讨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形态——官僚层级结构。这种探讨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企业组织是如何大型化的,提出了企业规模扩大的多种形式和多种规模经济形态的见解;二是评述了作为官僚层级结构之思想原型的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阐释了这种结构形态的本质特征;三是分析了官僚层级结构的经济效率问题,以此作为评价那些流行的对官僚组织的批评意见之理论依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