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门和岗位责任制度。它是具体规定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工作范围、应负责任及相应权力的制度。建立科学的责任制是现代化大生产精细分工和协作的要求,它使企业生产和管理活动有条不紊地运行,它是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条件和基础。
2.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达到的技术、经济、管理水平的规定和考核的依据。企业标准包括生产技术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定额标准和管理标准,它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一项内容。
(1)生产技术标准。它是对企业产品或工程施工在质量、技术、规格等方面所做的规定。我国企业执行的技术标准,按照制定单位和使用范围的不同,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五类。它们的水平往往有高低之分,是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几个“台阶”。
技术标准一般包括产品标准、基础标准、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安全卫生标准、环保标准等。技术标准在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方面,以及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项我国企业亟待加强的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2)生产技术规程。它是按照生产技术过程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产品设计、生产操作、设备使用与维修、安全技术、质量检验等方面所做的规定,是有关程序和方法方面的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是指导企业生产技术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建立正常生产程序的必要条件,是保证产品质量、合理使用资源、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立各种责任制度的重要前提。
(3)定额标准。定额标准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占用和消耗应当遵守的标准所做的规定,也叫做技术经济定额。它是编制计划的基础资料,是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推行经济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技术经济定额主要有:劳动定额、定员人数、物资消耗定额、收益率、设备利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以及用于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组织生产的期量标准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