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983521
  • 作      者:
    (日)竹内弘高, (日)野中郁次郎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汇集了日本一些著名学者在知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
作者简介
    一桥大学国际企业战略学院教授、院长,在一桥大学就职前,曾在哈佛商学院任教,曾与迈克尔·波特合著《日本还有竞争力吗》(Can Japan Compete)一书。曾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的MBA和博士学位。
展开
内容介绍
    这里有IBM、佳能、本田、松下、丰田、索尼、奥林巴斯……等知名企业知识管理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有国际知识管理对案例的深度剖析、让"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相互转换,构设知识创新持续上升的螺旋。这是一本易读的知识管理著作,世界"知识运动之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教授的案例新书。
展开
精彩书评
    一桥大学国际企业战略学院是日本一所新型商学院。这本著作便是该院教师在打破所有常规方面不断努力的结晶,展示了日本学者在经营思考方面的最新动态。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哈佛大学:Bishop William Lawrence University教授在知识管理领域里,没有比一桥大学,也就是野中和竹内的大本营更强大的“品牌”了。一桥社区的成员从知识视角帮助管理领域其他学科——战略、创立品牌网络、国际竞争和信息技术——开辟了新的天地。他们的努力同时也强化了“一桥”品牌的价值。
    戴维·艾克(David Aaker)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荣誉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富士施乐公司始终支持野中和竹内教授的知识研究工作。现在,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合作以这本出版物的形式开花结果。对于笃志探寻应变之道,并尝试运用知识获得竞争力的企业和商界高级管理人员来讲,这本著作是必读物。
    小林阳太郎

    富士施乐公司董事长私营和公共部门的领袖们必须让他们的组织知道赢得当今知识社会竞争游戏的新规则。在这本书里,享有世界“知识运动之父”美誉的野中和竹内教授提出了新的洞见。即如何以辩证的思考方式来拥抱各种矛盾、应对动荡的现实。
    诺埃尔·蒂奇(Noel Tiohy)    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创造知识与辩证法年代越动荡、世界越复杂,矛盾也就越多,矛盾、对立、两难境地及两极分化也就越容易充斥于世。成功的企业不仅要与矛盾共舞,而且还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矛盾。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id)曾经提出:“对一流智慧的检验标准是看它同时驾驭两种对立思想,并仍然能够保证运转自如的能力。”一流智慧始于一个前提,即生活本身就是由对立事物构成的:男与女、生与死、善与恶、少与老、工作与家庭等等。我们必须与矛盾随遇而安,接受矛盾、应对矛盾、摸清矛盾,并利用矛盾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熊彼德(,JosephSchLJrnpeter)可以算得上是能够胸怀对立思想的人物。熊彼德提出假设:“动态非均衡”(dynamicdiseqLJilibrium)已成为经济惟一的稳定状态,而且源自创新者的”创造性毁灭”(creativedestrLictiorl)提推动经济的重要力量。
    他晚年的兴趣是对我们时代的反省有意思的是,熊彼德的推断有悖于均衡才是健康经济的标准的主流经济理论以及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的金融和货币政策。现在,一流的智者可以包容两种对立的观念--熊彼德的正题与现代经济学的反题,同时能够运用它们寻找最佳的发展途径。与矛盾为伍,既不安逸也不轻松。
    查尔斯·汉迪(charIesHandy)曾经这样描述过:就像在没有月光的深夜在漆黑的森林中徘徊一般,因神秘怪异,恐惧袭上心头,方向感顿失,树木丛林蜂拥迫近,无论投足何处,总是逃不脱羁绊,风声鹤唳,危机四伏,默然伫立似乎会比举步前行更安全一些。然而,一旦凌晨时分,光线豁然间让末路变成通途,诡异之音俨然是鸟语欢歌,丛林之中的婆娑声响乃是兔儿的雀跃,树木不再是阻障,而成为导向的路标。整个森林简直变成一个迥异的世界。倘若我们能够为世间各种矛盾带来阳光的话,这个世界看上去就会完全不同,不再充满险境。
    其实,这正是成功的企业在做的事情。企业的繁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堪一击,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证明它们可以跟得上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有能力驾驭周围环境的复杂性。现在企业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往往沉迷于昔日的辉煌,用过去的陈规旧习扼杀各种矛盾。与之相反,一些新锐企业却能够在当今矛盾重重的世界里一跃成为业界的霸主。这些企业我们称之为”辩证”的企业,它们不是被动地处理矛盾而是积极地拥抱对立的矛盾,正面地培育各种矛盾,运用矛盾作为寻觅最佳途径的请柬。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序

第一章  创造知识与辩证法    1
矛盾与知识  2
知识与辩证  5
旧M公司是辩证的公司    18
佳能公司是辩证的公司  21
小结  24
第二章  创造知识的企业  27
知识螺旋  30
从比喻到模型  34
从混沌到概念:管理“创造知识的企业”    38
第三章  组织的创造知识理论  45
知识与信息  47
创造知识的两个维度  48
知识转换: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间的相互作用    51
知识转换的四种模式  52
知识螺旋  63
组织知识创造的促进条件  66
组织创造过程的五个阶段  78
小结  80
第四章  创造知识作为一个综合的过程  85
组织即“处理信息的机器”与组织即”创造知识的实体”    87
知识创造和战略的作用  89
知识创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90
“场”:创造知识的地方  95
案例:丰田Prius的开发过程  100
案例:NTT DocoMo公司i—mode模式的开发过程    103
小结    115
第五章  从管理知识到促进知识  119
引言  119
知识创造的壁垒  121
促进知识的视角  130
小结  143
第六章  价值差异化
——产品概念创新与如何组织“Know—what”    147
产品概念创新  147
创新和知识的三个维度  150
功能差异化  153
价值差异化   154
制约共存  156
产品概念的涌现及演进  160
索尼MAV一555型磁盘录像机的开发过程    161
价值差异化的促进条件  170
第七章  知识管理与全球竞争
——数字照相机产业中奥林巴斯的全球化知识管理方式    175
引言  175
与全球竞争、区位和知识有关的理论  176
数字照相机(DSC)产业  183
奥林巴斯早期对camedia系列Dsc产品的开发工作    187
奥林巴斯的艰难岁月    197
2002年知识管理的挑战  201
奥林巴斯2002年的全球化知识管理方法  206
小结  213
第八章  跨组织的知识创造
——知识与网络  217
引言  217
跨组织的知识创造框架  218
通过紧密,稳定网络进行的知识创造——丰田集团的案例    220
知识再结合——美国硅谷对跨企业边界的知识的综合  224
组织间知识创造的对比模型  226
日本企业真的衰退了?    228
小结  232
第九章  战略形成过程与对话  237
战略形成过程  238
对话即社会交流  240
战略形成过程与发言权  241
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  242
有意图的与突现的战略形成过程之间的辩证关系  243
战略形成过程、对话与知识创造  245
案例:丰田Lexus  247
案例反思:对话与Lexus业务的发展  268
小结  273
第十章  创品牌能力
——索尼公司创造品牌知识的能力    277
品牌研究的新方向    277
“品牌知识”回顾  279
品牌知识的创造过程  281
创品牌能力:索尼事例  285
创建品牌就是管理  298
第十一章  综合模块知识与整体知识
——信息技术时代经营构架的创新  299
焦点  299
模块构架  303
信息技术与模块化  306
通用品化:模块化陷阱  309
对模块知识和整体知识的综合  311
“乐天市场”与AskuI  314
源自经营概念的构架  318
信息技术的三大悖论  322
第十二章  辩证组织内部的知识创造  327
Ics是辩证的组织  331
促进辩证组织内部的知识创造  340
通过“场”共享动态情境  346
结论  34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