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科进展与文献综述 /1
一、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发展及学科进展 /1
一 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发展简况 /1
二 早期研究文献 /2
三 研究文献概况 /4
二、相关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 /6
一 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一般文献 /6
二 旅游及事件的影响研究文献 /11
三 会议旅游的研究文献 /16
四 昆明世博会的研究文献 /17
三、文献综述的结论:研究意义 /24
第二章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设计 /26
一、基本概念 /26
二、研究对象:昆明世博会及其重大事件属性 /31
三、研究方法 /35
一 西方事件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综述 /36
二 研究角度 /37
三 研究方法概要 /37
四、本书总体设计及其科学性 /40
一 本书设计的框架依据 /40
二 本书的总体框架 /43
第三章 整体影响力的综合研究 /47
一、研究述评与研究设计 /47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47
二 内容分析简介 /48
三 数据资料的获得 /48
四 研究设计 49
二、研究发现与结果解释 /50
一 综合影响力与媒体报道的关系 /50
二 综合影响力的时间规律 /54
三 综合影响力的内容规律 /60
四 综合影响力的空间规律 /64
三、本章的结论与讨论 /79
一 结论 /79
二 讨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0
第四章 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形象的影响研究 /81
一、对昆明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强化 /81
一 世博会对昆明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改造的统计分析 /81
二 本节的结论与讨论 /105
二、对昆明城市形象的影响研究 /106
一 研究设计 /106
二 结果与分析 /108
三 结论与讨论 /116
三、本章的结论 /117
第五章 对城市旅游规模和地位的影响研究 /119
一、世博会扩大了昆明旅游业的规模 /119
一 旅游业的超常规发展 /119
二 对旅游企业的带动 /147
三 本节的结论 /161
二、世博会提高了昆明旅游业的地位 /161
一 世博会提高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 /161
二 世博会提高了昆明旅游业在全省的地位 /164
三 世博会提高了昆明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 /167
四 本节的结论 /172
三、本章的结论 /l73
第六章 对城市旅游结构的影响研究 /175
一、对旅游业季节性的影响 /175
一 1999年与其他年份相比较 /175
二 1999年昆明与丽江、世博园、漓江一日游的比较 /183
三 99世博会对主会场与分会场影响的比较 /191
四 世博会会期期间游人的变化特点 /195
五 本节的结论与不足 /213
二、对游客结构的影响 /216
一 游客类别构成的变化 /216
二 海外游客空间结构变化 /220
三、对昆明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推动 /232
一 世博会促进了昆明事件旅游的发展 /232
二 世博会推进昆明旅游目的地品牌化 /236
三 世博会推进昆明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基本结论 /239
四、本章的结论 /239
第七章 世博会经济影响的定量评估 /244
一、后事件效应:事件效应的主要表现 /244
一 后事件效应的特点 /244
二 后事件效应成因的系统动力学解释 /247
二、事件效应的经济评估:一个难题 /251
三、事件效应的定量估算:本底趋势线模型 /253
一 孙根年的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 /253
二 应用旅游趋势线模型估算事件效应 /255
四、本章的结论与讨论 /267
一 基本结论 /267
二 本章方法的讨论 /268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272
一、结论1:事件效应的理论提升与实际应用 /272
一 事件活动与地方发展良性互动的理论框架 /272
二 事件活动与地方发展良性互动框架的应用 /277
二、结论2:我国重大事件活动的特点 /279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80
四、全书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282
一 问题与不足 /282
二 我国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展望 /283
附录 /286
一 戴光全和合作者发表的有关事件及事件旅游的论文和
论著目录 /286
二 深度访谈提要 /287
三 抽样调查的组织及基本情况 /290
参考文献 /294
鸣谢 /31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