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双桶系统”还可以被进一步改进为三桶系统,以便应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在这种三桶系统中,第三个桶中所储存的产品是在紧急情况下才被投入使用的存货。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利用A桶中的存货投入使用。当A桶中的存货告罄时,实际上整体的存货水平就已经降到了再订货水平,也就是B桶的存货水平,我们就需要再次发布订单了。当B桶中的存货告罄,而订货还没有送达,这就意味着订单出现了延误,我们需要催促供应商加急送货。在订单抵达交付之前,可以利用C桶中的备用存货来满足需求。
关于确定再订货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的计算方法要求订货至交货周期是准确的,并且保持恒定不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产品的可得性、供应商的可依赖性、到货付款、运输条件、清关以及行政方面的延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订货至交货周期的变化幅度将会很大。如果订货至交货周期与供应商提供的数字不符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准确地找出订货至交货周期。如果一个供应商表示,将会“平均在两个工作日内”到货,很明显,这就要看这个供应商如何定义“平均”和“工作日”这两个概念了。如果你的订货是在7天之后送达的话,你也许会发现这7天中有2天是周末,有1天是节日,而其余的4天,则由于其他的4个客户的订货至交货时间为1天,仍然可以实现平均2个工作日的许诺。在这情况下,供应商的承诺“平均在两个工作日内”到货,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将会在本书的第5章中进一步针对订货至交货周期不确定的问题进行讨论。
在确定存货下降到再订货水平的时间点这一环节上,我们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对存货水平进行实时监控,而是进行阶段性的检查,比如在每周的最后一天。这样,由于一些不可预知的大批量需求的突然产生,就很有可能会在我们实施检查工作之前,存货水平已经降到了再订货水平之下。即便我们对存货水平实施了持续性的监控,但是由于—些大批量订单的同时到达,仍然会把原本高于再订货水平的存货水平突然降低到远远低于再订货水平的水平。此外,对于大批量的存货,还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只能对实际的存货水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储存在储藏罐中的化工品、大批量的煤炭和原材料等。例如,一个火力发电厂的煤炭存货量为6 000吨,但是这只是一个大约的估计值,没有人会真正地对这些存货进行衡量。在这种隋况下,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存货水平低于再订货水平而没有被注意到的情况。
在我们的计算中的另外一个假设条件是,订单批量与订货至交货周期和再订货水平没有关系。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当订货至交货周期较长时,人们往往会倾向批量较大的订单,并且会人为地提高再订货水平,以增加安全系数。此外,如果人们经常性地实施小批量的、再订货频率较高的订货运作的话(有可能是由于存货水平已经很高,人们不希望发布大批量的订单),再订货水平也会对订单批量产生影响。当然,类似的这些决策,应该建立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之上。
小结
在发布订单直到接受订货这两个环节之间,通常有一个订货至交货周期。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订货至交货周期越来越短。这样,就要求我们找出一个方法来准确地计算出再次订货的时间,方法之一就是采用再订货水平。当存货水平降低到再订货水平的时候,就要以相当于经济型订单批量的数量,实施再次订货。对于那些订货至交货周期和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再订货水平等于订货至交货周期内的需求与尚未交付的订货量的差值。
自测题
11.再订货水平是什么?
12.如果针对某种产品的需求是每周10个产品单位,经济型订单批量值为30个产品单位,并且订货至交货周期为7周的话,在需要再次发布订单的时候,还有几个订单尚未交付?
13. 一旦存货水平下降到再订货水平,就要再次订货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对存货水平始终保持持续性的监控呢?
本章回顾
·本章向读者介绍了利用数学模型对独立需求模式下的存货进行控制的理念。特别是,向读者介绍了如何对一个简单的库存系统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制定订货政策,实现总成本最小化。
·实施大批量的、低频率的订货政策,通常会出现较高的存货持有成本,因此总成本较高;而小批量的、高频率的订货政策,又会出现较高的再订货成本,总成本依然较高。在这两种方式中进行折衷,找出最佳的订单批量或者经济型订单批量,就可以实现总成本的最小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