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劳动经济学:2005年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4554561
  • 作      者:
    王守志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劳动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因此将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经济学尚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在《劳动经济学》(2005年版)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尽力克服这些困难,但做得还不够。书中错误和欠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指正。
展开
内容介绍
  《劳动经济学》(2005年版)的编写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将现代劳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分析框架和方法上,突出运作分析的同时,注意制度分析,以反映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概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使读者对全书的轮廓有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至第七章,主要内容是劳动力市场的微观分析。首先分别讨论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劳动力市场均衡问题;人力资本理论的讨论是劳动力供给理论的深化,而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的工资决定则是微观分析的结束。第三部分为第八章和第九章,属于劳动经济学的宏观分析,主要讨论就业、失业与宏观经济变动的关系。最后一部分为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为劳动经济的制度分析和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干预。作为全国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必修课程的指定教材,为方便自学,在每章之前都编写了导读,指出读者应了解的主要内容、应掌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点;在每章结束后还编写了小结,对本章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并列入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以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其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1)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它是一种消费的生产,食物、衣着、住所、教育、培训、体育锻炼等是劳动力形成的基本条件。而这些条件无不是社会劳动、社会生产的结果。(2)劳动力形成周期较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3)劳动力不能储存。今天的劳动力不加以利用,随着生命的新陈代谢就将永远地失去。(4)劳动力不间断地作为商品交换,其承担者即劳动者的生命必须得到维持,必须保证每天最起码的维持生命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5)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劳动力是有生命的物质实体,劳动力从形成到衰老呈现有规律的周期变动。因职业特点的不同,从而对劳动力自身结构有着不同的要求,其生命周期也不同,如体操运动员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而商店店员的生命周期则较长。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考虑职业劳动的特殊性的条件下,劳动力的形成周期有延长的趋势。再由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劳动力的生命周期出现比较复杂的变动状况。但是总体观察,劳动力从形成到衰老的生命周期大体在40~60年左右。劳动力的生理间歇周期是指在一个自然时间单位,如一昼夜,必须保证劳动力一定的休息时间等,呈现劳动一休息的周期循环。其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任何生产都是与人的劳动息息相关的,离开了人的劳动,无法形成生产力,无法形成生产过程。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也都受到劳动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制约。而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劳动者和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第二节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劳动参与决策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第四节 劳动力需求的调整
第五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

第四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第五节 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求

第五章 人力资本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
第二节 个人教育投资决策
第三节 企业培训投资决策
第四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决定与工资结构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决定
第二节 工资形式
第三节 工资差别
第四节 产业和地区工资差别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垄断与工资、就业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垄断与工资、就业
第三节 集体协议与收入差异

第八章 就业与失业的一般考察
第一节 就业总量的决定
第二节 失业及其类型
第三节 失业的度量及影响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类型
第二节 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章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第一节 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第三节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章 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述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劳动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