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40172771
  • 作      者:
    程新生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全的监督机制。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是最重要的企业监督制度安排之一。本书通过理论分析、案例剖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审计机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路径、审计信息与传递等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公司治理结构变迁为主线,分别总结并探讨了以股东、经营者、董事会和监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模式及其变革。这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创新性,对于提高审计机制运行效率,改进公司治理,促进公司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志远 南开大学教授
    监督约束机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之一,内部审计机制和外部审计机制是监督约束机制的主要内容,也是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治理与审计交织在一起,在公司治理目标作用下,两者不断互动、耦合。本书以公司治理结构变迁为主线,研究了不同治理结构下的审计机制,把审计目标及其实现机制、审计信息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研究方法运用恰当。
    ——叶陈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展开
作者简介
    程新生,博士、博士后,现任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南开管理评论》外聘审稿人;天津市管理学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审计学会理事。已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著作5部,其中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管理世界》等有影响的学术刊物连续多年发表论文。主持和参加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研究多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项研究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审计机制,通过理论分析、案例剖析、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对审计机制构建及运行进行研究:研究股东为中心的治理结构下,审计机制构建及其运行、审计目标及其实现机制;研究经营者为中心的治理结构下,审计目标实现机制与路径,并对经营者领导的内部审计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下,审计目标及其实现机制,董事会结构对审计效率的影响,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监事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下,审计机制构建及运行,对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对审计机制变革的动力与路径研究,比较了内部审计不同领导模式的绩效,提出了审计机制变革的建议。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公司治理教学科研的广大学者、学员,以及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等单位和部门的相关人士。
展开
精彩书摘
    2.2.2 财务审计目标及其实现机制与路径
    财务审计是对公司财务活动及其信息进行审计,审计目标是就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等进行审计,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真实与公允、防止会计舞弊。从委托关系来看,财务审计由股东和股东会提出审计目标,而不是由审计师确定审计目标。
    1.实现财务审计目标的内部机制
    建立所有者层次审计组织,是维护所有者利益的重要机制,例如建立股东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制度(直接对股东负责)、建立监事会、委派财务总监等。
    (1)通过董事会或监事会实现财务审计目标
    股东直接实施的内部控制是通过董事会或监事会来实施的,其有效性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股份的集中度,股份越集中,内部控制越有效;二是股东的性质,在个人和家族控股、银行控股等公司,股东和股东会掌握关键岗位和资金控制权,内部控制一般是比较有效的;三是股东权限的强弱,例如董事决定权、日常经营决策权、投票制度等。股东数量较少、股权集中时,股东会有动力和能力对公司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时,股东不干预经营活动;一旦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不佳时,股东介入公司经营,通过行使控制权实施有效率的决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股份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机构投资者开始强化其所有者身份,通过直接接管、兼并、出售、重组等活动,努力将经营者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在欧洲,所有权集中的公司,控股股东通过控制董事会实现其对公司的控制。在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本家通常对所投资的公司进行密切控制和监督,不仅委派人员进入董事会,而且往往担任董事长。在德国、日本公司中,银行作为核心股东较之其它股东有获取信息的优势,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审计成本较低,而外部审计的作用相对较小。例如在日本,主银行派遣人员进入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务,负责公司财务和计划事务的执行董事也由主银行决定。
展开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审计机制辨析与分类
1.2 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变迁
1.3 相关研究回顾

第2章 股东为中心的审计机制及其运行
2.1 股东为中心的审计机制背景和理论基础
2.2 股东为中心的审计机制结构与运行
2.3 股东为中心的审计机制绩效评价

第3章 经营者为中心的审计机制及其运行
3.1 经营者为中心的审计机制背景和理论基础
3.2 经营者为中心的审计机制结构与运行
3.3 经营者为中心的审计机制绩效评价

第4章 董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机制及其运行
4.1 董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机制背景和理论基础
4.2 董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机制结构与运行
4.3 董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机制绩效评价

第5章 监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机制及其运行
5.1 监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机制背景和理论基础
5.2 监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机制结构与运行
5.3 监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机制绩效评价

第6章 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变革
6.1 审计机制变革的必要性、动力与路径
6.2 股东为中心的审计机制变革
6.3 经营者为中心的审计机制变革
6.4 董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机制变革
6.5 监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机制变革
附录中国公司监督机制,审计机制绩效调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