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塞兹尼克、钱德勒等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战略就是在企业所处环境中能够决定其地位的机遇与限定条件之间的匹配。设计学派对战略的评估架构包括:
1)一致性。战略必须提出相互一致的目标和策略。
2)协调性。战略应当能够对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的重要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
3)优势。战略必须有助于在选择的活动领域内建立或保持竞争优势。
4)可行性。战略的执行既不能造成可用资源的紧张,也不允许带来难以解决的新问题。
设计学派的基本框架SWOT模型,着重强调对外部环境的评价要明确其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对内部状况的总结要揭示组织的优缺点。
(2)定位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波特认为一个企业只能拥有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即低成本和产品差异化”。“针对各种顾客经营各样业务”是导致企业战术平庸和产生低于平均水平的业绩的主要原因。波特的通用战略理论可以总结为:
1)成本优势战略。这项战略的目标是使企业成为行业中的低成本制造商。成本优势战略是通过积累经验、投资购买大规模生产设备、运用规模经济以及认真监控全部营业费用等方法来实现的。
2)产品差异化。这项战略包括开发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依靠品牌忠诚或顾客忠诚。企业可以提供较高的产品质量,较好的产品性能或开发独特的功能,这些都是产品索取较高价格的正当理由。
3)集中化经营。这一战略是企业要服务于一个范围较小的细分市场。企业应集中服务于特定的顾客群、经营特定的产品系列、占领特定的地区市场。企业既可以采用“以产品差异化为重点”的战略,由此其产品在焦点市场上是不同于其他产品的;也可以采用“以全面低成本为重点”的战略,由此企业在焦点市场上可以以低价出售商品。这样,企业就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经营和提升竞争能力了。
(3)企业家学派起源于经济学,其代表人物是约瑟夫·熊彼特。他的主要观点认为,能够很好地解释企业行为的因素不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是企业应对即将变化环境的战略意图。在熊彼特看来,“新的生产组合”包括“新项目的开发和用新办法开展原有的项目”,它们是发展的关键。
(4) 1990年,普拉海拉德和哈默把具有重大影响的概念——核心竞争能力引入管理界。核心竞争能力作为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不仅仅指的是核心技术,而且包括组织资源和能力,包括技术、管理、商业三方面的结合。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其内涵可以归纳为:独一无二,难以替代或模仿,为组织整体所有,具有明显的知识性、结构性和隐性特征。战略管理最重要的原则是通过资源积累与配置,赋予所占有资产异质性,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多元化企业不只是业务的组合,更是能力的组合,
(5)美国大卫·J·科利斯、辛西娅·A·蒙哥马利为企业战略提出了一个广泛的定义:所谓企业战略,就是企业通过协调和配置或构造其在多个市场上的活动来创造价值的方式。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它特别强调把创造价值作为企业战略的最终目的;第二,它对企业的多市场范围(即配置或构造)给予关注,包括企业的产品界限、地理界限和垂直界限;第三,它强调企业如何管理发生于企业层级制度中的活动与业务(即协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