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不足源于信用的风险性。由于信用贷出的现在的财富只能在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加以偿付(连本带利),这种时滞性给信用带来了两种风险--非自愿赖账和自愿赖账。所谓非自愿赖账,是指信用的接受者(借款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倾向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在信用的提供者(贷款者)对其难以监督或监督成本加大的情况下,容易因项目本身而导致失败,借款人可以借此宣布破产而逃避偿还债务。所谓自愿赖账是指借款人在有能力偿还贷款的情况下,出于利己的动机而逃避对债务的偿还。信用严重不足还会导致对经济发展不利。首先,信用缺失会使社会交易成本增加,交易规模下降。由于信用的缺失,市场主体会放弃信用结算的方法而倒退到现金交易或以货易货的原始状态;货币的信用度严重下降,商品的正常流通受到严重影响。一旦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而人们又无法加以分辨时,人们就会放弃交易机会,这样,社会的交易总量必然下降,并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和生产与交易成本的上升。第二,信用缺失还会造成社会资源闲置,社会投资不足。由于信用不足,银行担心信贷的风险,慎贷慎借,即出现金融资源闲置的现象。其结果,一方面使银行的资金积压,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由于缺乏银行的贷款而造成对社会的投资不足。第三,信用缺失会导致投资萎缩、投机盛行以及种种社会腐败现象的产生。由于信用问题,社会正常的经济发展渠道受阻,而灰色经济则大行其道。市场机会太少、信用太低,民间便不愿投资或转做只求短期收益甚至不讲信用的投机,社会各种投机、行贿、腐败行为上升。最后,信用缺失还可能诱发金融危机。当众多的企业投资失误、资金周转不灵、企业和银行到期无法兑现债务时,便会引发金融危机。
总之,尽管任何事物的作用都有正负两个方面,但信用的积极作用是显著而广泛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