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1949-195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0551517
  • 作      者:
    吴承明,董志凯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1卷)(1949-1952)》是课题组成员历时5年,六易其稿,群策群力,集体攻关的结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十余年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
    自1979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组(1990年改建为研究室)乘改革开放之东风,开始在中央档案馆查阅有关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他们深切地感到,这里是新中国历史资料尚未开发的宏大宝库,其丰富的馆藏蕴含着数代革命家、建设者以及档案工作人员以血汗代价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这些馆藏的数量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内容属第一手记录,翔实具体。但是因历史上的多种原因,使这些珍藏长期束之高阁,未能开发利用,实在是资源的闲置与浪费。1988年,董志凯在研究“一五”时期重大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中央档案馆国家处处长张志提议,由经济所的科研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合作,整理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以此作为新中国经济历史档案开放利用的第一步。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大陆的区域经济存在着诸多矛盾,突出的有两个主要矛盾:自然资源优势偏西与生产能力偏东的“错位”矛盾和传统农业生产与现代工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以水资源、能源、主要地下矿产资源、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耕地等五大基本资源而论,资源偏西的优势极为明显,区域人均资源拥有量综合指数的差距更加显著①。东弱西强的资源格局正好与东强西弱的生产能力格局相反。这种自然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分布的不协调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根本性制约,增加了交通运输的强度,增强了区域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此外,东西部还有劳动者素质的差异、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生活水平的差异等等。所有这些差异,形成了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其复杂的现状,普遍呈现出梯形结构,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基础雄厚,种类齐全,品质优良。已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其分布面积广泛,全国2300个市县,80%有煤炭资源。但分布数量却相对集中:以秦岭——大别山为界,北煤多于南煤,北方17个省区的煤炭占全国储量的89%,山西、内蒙古、陕西3个省区的煤炭占全国的60%以上;以京广铁路为界,西煤多于东煤,路西煤炭占全国的82%②。
    由于人口多,人口的需求量和消费量大,按人口平均,资源就不够丰富,成为一个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如海域空间、海洋资源绝对数大,但人均占有量低。丰富的海洋资源分布也不均匀,像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区域,其中3/5在南海。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一章 资源环境
第一节 疆域地貌与生态环境
一、疆域地貌/23
二、气候与生态环境/25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31
二、资源分布不均,相对资源量小/34
三、土地生产力水平差距很大/37
第三节 人口状况
一、人口总量、民族与分布/39
二、人口素质/42

第二章 旧中国的经济遗产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农业/46
二、工业/52
三、基础设施/56
四、文教科技/59
五、产业结构/61
六、连年战争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66
第二节 贸易、金融和市场发展水平
一、贸易/71
二、金融/74
三、市场/76
四、战争毁损与通货膨胀/79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成分和资本结构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82
二、经济成分与资本结构/85

第三章 解放区的经济
第一节 解放区经济的形成
第二节 解放区的农工商贸各业
一、农业/94
二、工业/97
三、商业/99
四、对外贸易/104
五、外资企业/110
第三节 解放区的财政和金融
一、财政/112
二、金融/117
三、财经工作的逐步统一/120

第二编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127
二、1949年以前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29
第二节 1949年以后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全面发展
一、以“统一财经”为标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管理思想/146
二、以“调整工商业”和保护农民两个“积极性”为特点的协调思想/150
三、以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为目标的经济改革思想/152
四、在工业化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156
五、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作用/158

第五章 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
第一节 政府经济职能形成的历史条件
一、解放区经济管理的特点/160
二、建国前后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化/162
第二节 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作用
一、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164
二、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的划分/168
三、党对政府经济工作的领导/170
第三节 计划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
一、计划管理机构的建立/173
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计划管理/175

第六章 国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国营经济的建立
一、没收“官僚资本”,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所有/187
二、以解放区公营经济为基础组建国营金融业与商业/192
三、苏联移交、外国转让及其他来源的国营经济/194
第二节 国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形成
一、明确产权,查清资产存量/197
二、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202
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及基建财务制度的建立/206
第三节 国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一、政府直接管理企业/209
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加强中央政府的管理权限/210
三、实行“分级管理”,注意调动地方积极性/212

第七章 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第一节 土地改革以前新区农村的土地制度
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17
二、农民深受剥削和压迫/218
第二节 新区土地改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酝酿和颁布/220
二、划分农村阶级的新规定/225
第三节 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
一、清匪反霸斗争/227
二、减租退押斗争/228
第四节 新区土地改革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
一、新区土地改革的组织与领导/232
二、土地改革在各新解放区的开展/233
第五节 新区特殊土地问题的解决
一、关于城市郊区的土地问题/238
二、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问题/240
三、关于侨乡的土地问题/242
第六节 土地改革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244
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46
三、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247
四、改善了农民生活,活跃了农村经济/247

第八章 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的确立
第三编 恢复国民经济的重大举措
第四编 基础设施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第五编 内外贸易的恢复和发展
第六编 财政、金融与投资
第七编 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与居民消费
要事年表
统计表目录
丛书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