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市场秩序概论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首要目标,稳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手段。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制度从无到有,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逐步遍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但人们同时切实感受到市场交易及市场运行中的诸多问题,目睹了种种无序、混乱,扭曲和失范的现象。如何规范和完善市场秩序,是经济转型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从秩序到市场秩序一般(一)秩序与市场秩序的概念 秩序是人类存在与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古汉语中,“秩和“序”含有常规、次第的意思。《诗·小雅》云:“宾之初筵左右秩秩”。“是日既醉,不知其秩”。这里所谓的“秩”,即为常规。故西汉学者毛亨曾云:“秩,常也。”“序”通常是指次序。据东汉经学家郑玄诠释:“序,第次其先后大小”。古人所云的“言有序”、“长幼有序”等,均是指这种含义。可见,“秩”和“序”在古代同是对某种有规则状态的概括。 在《辞海》中,秩序的注释为“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在《现代汉语辞典》中,秩序被解释为“秩序是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也有人从法律的角度来讨论秩序的概念,例如,美国法学家埃德加·博登海曼指出:“秩序,就是指在自然界与社会进程运转中存在着的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与确定性。”而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一文中,秩序被认为是“左右一个社会的准则的总和”。 中国学者在探讨市场秩序的有关著作和文章中,也对秩序一词给出了定义。例如,由彭星闾、叶金良等人编著的《建立市场新秩序》一书中,作者把秩序定义为“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人们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共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的状况。”并认为,“只有人们共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才能使人类活动有秩序地进行,否则,就是没有秩序或秩序混乱。”同时,作者还指出:“社会秩序如何,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象征和尺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