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济前景分析:1999年春季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491777
  • 作      者:
    刘国光等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9.4
收藏
内容介绍
    这本蓝皮书的特点是及时反映全国各有关方面,包括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当年和下一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对当前宏观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热点问题的分析,以及对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经过作者、编者、出版者、读者的共同努力,《中国经济蓝皮书》在国内外已经产生的重要的影响。这些已经取得的成绩,鞭策鼓舞着我们进一步做出努力,把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工作做得更丰富,更能适应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努力发展经济的需要。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把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从1999年开始,我们将在撰写和发布“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报告)”的同时,编辑和出版这本《中国经济前景分析》。这《中国经济前景分析:1999年春季报告(经济蓝皮书春季号)》的重点是在理论和经济发展背景等更深层次上探讨中国经济前景及有关问题,并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研究特色,将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学者们的有关研究成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不过,从发展趋势上看,仅以数量指标来衡量,绝大多数普通的家庭耐用消费品市场都在逐步地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像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农村地区的市场份额都呈现出明显扩大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地区在新增拥有量中的比重将普遍提高。与此不同的是,城市地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新品种的开发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方面。
    必须指出的是,上面仅仅是城乡消费品实物量的比较,并没有考虑城乡居民选购消费品时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事实上,这一差距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城乡居民消费同一种商品的规格、档次、质量和价格往往相差非常悬殊。这种差别,使得我们从许多消费品的消费数量上看到农村地区占有优势或正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是以综合的价值量计算,农村地区却处于劣势,其市场份额甚至在不断萎缩。
    概括地说,改革初期由于农村先行了一步,家庭承包责任制效应的释放,使得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得到迅速提高,农村市场份额显著上升,从1978年的41%上升到1985年的53%,提高了12个百分点。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改革重心开始转向城市地区和国有企业,农村虽有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流通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增长明显放慢,所占市场份额随之下降,从1985年的53%下降到1997年的43%,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当然,改革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为上述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解释。因而,应用农民相对消费水平(即农村市场份额除以人口份额)这一指标更能说明实际问题。表4中的这一指标变化同样显示出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
    ……
展开
目录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9年春季报告)
消费需求分析
财政政策分析与财政收支预测
货币政策分析与展望
农民收入和农村市场分析与预测
经济增长的波动态势分析与预测
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分析与展望
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的分析与展望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