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618945
  • 作      者:
    吴敬琏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是一本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必备书,这是一本分析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工具书,这是一本思考和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参考书,权威人士吴敬琏在本书11个章节的阐述,在每个章节后附的思考题,列出的参考阅读都是帮助读者系统分析当代中国经济现状如何,将向何处发展,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如何重要的影响。
展开
作者简介
  吴敬琏,1930年1月24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现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必备书,这是一本分析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工具书,这是一本思考和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参考书,权威人士吴敬琏在本书11个章节的阐述,在每个章节后附的思考题,列出的参考阅读都是帮助读者系统分析当代中国经济现状如何,将向何处发展,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如何重要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莫尔的《乌托邦》和“欧文的平行四边形”
  1516年,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以他和一位名叫拉斐尔·希斯拉德的虚构人物对话的方式,借用后者之口,描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在一个名叫乌托邦的海岛上,有54座城市均匀地分布于广阔的乡村之间。所有城市都具有共同的风格、语言、习俗和法律。每座城市分成四个相同的区,居住着6000户居民,每户居民的人口都在10到16名之间。城市所有的适龄人口都要劳动,每天工作6小时,产品集中到位于各区中心的市场;由各户户主任取所需,而不必用货币或其他物品相交换。居民们按每30户一厅的规模集中用膳,最美味的食品由老年人首先食用,然后大家再平均分配。在乡村,每户不少于40人,外加两名农奴。每家农户都自给自足,没有的物品则可以到城市领取。每个城市家庭每年要派出20人到乡村从事农业劳动,而乡村每年也让20人返回城市。乌托邦因为没有游手好闲的人,所以能够生产出用之不竭的产品。城市之间可以互通有无,但是同样不需要用货币来交换。他们把大量的剩余产品运到国外,换回自己缺少的铁和大量的金银。乌托邦的所有财产都不属于任何个人私有。但乌托邦人也有阶级之分。除了选举官员管理公共事务,官员还要选出500人为学者,不必参加劳动。官员和学者在公共医院里可受到特殊的照顾。乌托邦还有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阶级,他们由罪犯和自愿前来的外国人构成,从事屠宰等下等职业。
  1820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特·欧文在《致拉纳克郡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主义设想和村民公社的蓝图:
  在这个被称为“欧文的平行四边形”(Owens Parallelograms)的设计中,每个村庄的居民人数被限制在300人至2000人之间。种植面积在600至l 800英亩之间。村庄中心是个大正方形建筑,它分为若干个平行四边形的区域,有的是成年人的寝室和起居室、入学儿童的公共宿舍,有的是存放产品的仓库、客舍和医疗所等,还设有教堂、学校、厨房和食堂等公共设施。所有的人都将在公共食堂就餐。公社所在的村庄,中心是一个大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四个边建为成年人的住所、儿童的公共宿舍。公社按需生产,产品富足,根据库存物资的内在价值向个人发放“劳动券”,代表个人的劳动价值,用于公社内部的交换;公社之间则可以用剩余产品互相进行交换。人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接受统一的教育,可以自由调换职业,随意领取消费品。
展开
目录
序  言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改革问题的提出
1.1 社会问题的由来
1. 早期社会主义者
专栏1.1  莫尔的《乌托邦》和“欧文的平行四边型”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3.  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
1.2 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列宁的革命前设想和苏俄的早期实践
专栏1.2    苏联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模式
2. 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专栏1.3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
1.3对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
1. 新古典经济学家对计划经济体制可行性理论论证
2.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的“社会主义论战”
专栏1.4  布鲁的分权模式
3. 20世纪后期对计划经济的再认识
1.4 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1. 苏联改善经济的努力极其失败
2. 南斯拉夫的“自制社会主义”改革
1.5  南思拉夫改革的三个阶段
3. 匈牙利的渐进改革
1.6 匈牙利“新经济机制”的特点
4. 波兰的四次改革
1.7  波兰的四次改革
5. 捷克斯洛伐克半途夭折的改革
6. 俄罗斯和中欧东欧诸国在新政治体制下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1.8 科尔奈两种转型战略的主要特征
1.5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问题的提出
1. 集中计划经济在中国的形成
2. 中国改革问题的提出
1.9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阅读参考
思考题
第2章 中国改革战略的演变
2.1 行政性分权(1958-1978)
1. 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方针的确定
2. “体制下放”政策的实施
3. “体制下放”造成的经济混乱极其救治
4. 对行政性分权的经济学分析
2.2  增量改革(1979-1993年)
1. 增量改革战略形成
2.1 中国改革经济学的开端
2.  改革重点从“体制内”转向体制外
3.  增量改革战略的全面推行
4. “双轨制”的出现
5. 长期采用增量改革战略的消极后果
专栏2.2   寻租(Rent Seeking)
2.3  整体推进(1994年至今)
1. 1984- 1986年改革战略转变,进行全面改革的尝试
专栏2.3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专栏2.4  1986年关于改革战略的争论
2.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专栏2.5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  整体推进战略的纵深发展
专栏2.6 中共十五大和江泽民所作的政治报告
阅读参考
思考题
第二篇 部门专论
农村改革
3.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经济制度
1.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农业是一个适宜于家庭经营的生产部门
3.2  承包制改革前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1.  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
专栏3.1人民公社化运动
2. 农村的基本状况
3.3“包产到户”的推行和经济效果
1. 1976年以前“包产到户”的三起三落
2.家庭承包经营的迅速普及
3.2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契约
3. 家庭承包经营制的经济效果
4. 承包经营引起的产权变革
5. 对乡镇企业发展的作用
3.4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改革的前景
1. 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
2. 完善土地制度
3. 减轻农民的负担
4. 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专栏3.3  美国新骑士(Sunkist)橘农销售合作社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专栏3.4 二元经济(Dual Economy)模型
阅读参考
思考题
第4章 企业改革
4.1   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
1. 企业及其所有权
2.企业的三种基本法律
3. 现代公司的产生
专栏4.1  18世纪初期英国的合股公司
4. 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
专栏4.2 公司治理的主要机制
4.2 传统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和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
1.  传统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
2. 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
3. 放权让利改革的实质
专栏4.3《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化经营机制条例》中规定的企业经营权
4. 放权让利改革的成效和不足
专栏4.4  1988年《企业法》极其对1993年《公司法》的影响
4.3 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
1. 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工作的推进
2. 改制公司在治理上存在的问题
4.4 应当采取的进一步改革措施
1. 进一步降低国有股的股权份额
2. 加强大型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
3. 克服“内部人控制”的缺陷,实现所有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制衡
4. 发挥国资委的作用,依法行使股权
5. 吸取国际经验,加强公司治理
专栏4.5 2002年美国《索克斯法案》的新规定
阅读 参考
思考题
第五章 民营经济的发展
5.1 国有制崇拜及其突破
1. 国有制统治地位在中国的建立
2. 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突破传统所有制理论的束缚
3.  所有制论战和所有制经济
5.2 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
1.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方针的确立
2. “放开搞活”中小型国有企业
专栏5.1诸城和顺德的中小型企业改革
5.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1. 民营经济得快速发展
2. 一些得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专栏5.2企业集群和模块化生产
5.4 依靠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专栏5.3 高清晰度电视的故事
专栏5.4美国的创业投资
5.5  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及其克服
1. 改善民营经济的经营环境
2.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专栏5.5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小企业的扶持政策
3. 民营企业要加紧自身的努力
专栏5.6 海外华人家族企业
阅读参考
思考题
第6章 银行制度改革与证券市场发展
6.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货币”金融
1. 市场经济和货币和金融
专栏6.1证券交易和场外交易市场
2. 计划经济下的“货币”和金融
3. 20世纪80年代中国金融体系的变化
4. 突破“金融压制”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6.2 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改革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1. 1994年改革前我国银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栏6.2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银行改革计划
2. 1994年以后银行制度得进展
3. 银行制度改革跨世纪的新课题
专栏6.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
专栏6.4美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
6.3 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
1. 货币市场基本原理
2. 中国货币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3. 中国货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6.4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2.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专栏6.5  投资机构
专栏6.6  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完全性
专栏6.7  2001 年初的“股市大辩论”
阅读参考
思考题
第7章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7.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财政
专栏7.1  市场失灵
1. 市场经济下的财税体制
专栏7.2  公共物品
2. 1979年以前财税体制的基本特点
7.2 1980-1993年的财税改革
1. 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变化
2. 政府与企业间财务关系的变化
3. 财政承包制的制度缺陷
7.3 1994年财税体制的全面改革
1.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对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要求
2. 财政预算的分税制
3. 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专栏7.3增值税
7.4 1994年以后的财税改革
1. “预算外收入”的清理
2. “分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3. 实现向公共财政制度的转变
4. 尚在拟议中的改革
阅读参考
思考题
第8章 对外开放
8.1 从内向经济到外向经济的转变
专栏8.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1. 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的基本类型
专栏8.2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环境新特点
2. 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演变
8.2  对外开放的空间演变
1. 80年代对外开放基地的构建
2. 90年代扩大地区对外开放
3. 经济特区的发展前景
8.3 外商直接投资
1.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增长特点
专栏8.3 外商直接投资(FDI)
2. 促进本土企业成长
专栏8.4  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
8.4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1. 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
2. 对外贸易的发展
3. 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8.5 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景
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专栏8.5  世界贸易组织(WTO)
2. 中国将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3.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阅读参考
思考题
第三篇 宏观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
第9章 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9.1 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及其模式
1. 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源和基本功能
2. 各国实施社会保障的经验教训
专栏9.1 智利模式的示范效应
3.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划分
9.2 改革前的社会保障体制和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计划
1.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
2. 传统社会保会体制的缺陷
3. 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目标
专栏9.2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4. 世界银行的养老金改革建议
9.3 改革的实施情况的问题
1. 养老保险改革
专栏9.3 哈萨克三哈萨克斯坦的养老金制度改革
2. 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3. 关于失业保险
4. 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
阅读参考
思考题
第10章 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10.1 规定宏观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
专栏10.1 凯恩斯主义及其宏观经济政策
10.2 1979-1993 年间的通货膨胀
1. 通货膨胀是转型时期的普遍性问题
2. 1980-1994 年的四次经济过热和宏观经济政策变化
专栏10.2  美国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争论
10.3  1997-2002 年的通货紧缩和对应政策
专栏10.3 东亚金融危机
1. 需求不足的成因
2. 增加内需的对策及效果
专栏10.4 宏观经济学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
3. 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
10.4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近期问题和中长期风险
1. 我国金融系统存在问题的根源,首先在于经济的高投入和低效率
2. 防止危机的必要措施
阅读参考
思考题
第十一章 转型时期的社会关系和政府职能
11.1  转行时期的社会茅盾
1. 转型时期是一个社会关系趋于紧张的时期
2. 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茅盾
专栏11.1 洛伦茨曲线和机尼系数
11.2 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
1. 对待改革的不同态度
2. 保持社会公正是转型时期的一个尖锐问题
11.3  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1.  政府在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职能
专栏11.2  20世纪政府与市场边界变动
2.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11.4 积极推进政治改革
1. 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专栏11.3  邓小平伦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2. 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培育市民社会,提升社会的自组织能力
阅读参考
思考题
第四篇 简短的结论
第12章 结束语
12.1 改革的经济和政治目标在改革过程中逐步明晰
12.2 推进改革,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名索引表
名词索引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