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唐,公元618—907年
忽略其间的朝代,下面来讲唐朝。中国人一直被外国人称为汉人或唐人
。这表明这两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灿烂的时期。关于唐朝,笔者更乐意讨
论对外贸易。尽管汉朝时的中国人已经与北方的外国人做生意,但正是在唐
朝时期,中国人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与欧洲人做生意。“丝绸之路”现
在仍然有人游览。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与罗马人之间展开贸易。在甘肃省
的敦煌有一个纪念地,吸引了许多游客。在那里,有和尚委托绘制的石窟壁
画,作为宗教供品的象征。很久以前,欧洲人已经拥有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
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必须通过中东的中间商进行贸易。这些中间商
手中也有中国人想要的香料和其他货物。“丝绸之路”告诉我们各国经济关
系中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它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开始,尽管根据现代的
标准,其程度非常有限。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对广泛开放中国的门户
毫无兴趣,因为它认为国家可以自力更生,中国对西方几乎没有要求。只是
在最近几年,中国发现自己技术落后,才对引进外国技术和鼓励外国投资有
了兴趣。
1.2.6宋,公元960—1126年
在宋朝时,中国的市场经济相当发达。其经济在许多方面类似于一种资
本主义制度。人们用钱开办企业,获得利润,富者大有人在。各种生产和商
业活动繁荣兴旺。人们可以在宋代有名的绘画《清明上河图》中看见这些活
动。此画描绘的是在春天的清明节期间,位于黄河沿岸的河南开封的经济场
景。在画中,人们从事不同形式的生产和贸易以及休闲活动。人们看上去丰
衣足食。虽然有人可能声称,就现代意义而言,在宋代时期,中国在许多方
面曾经有过一种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却缺少一种主要的成分——建立在现代
科学基础之上的现代技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中国为何没有早于和
不依赖于西方而发展现代技术?
中国人掌握很多数学知识,拥有科学知识,包括天文学,本来可能作为
发展技术的基础。他们也拥有若干相当精密的技术,这使他们能修建长城和
许多引人注目的宫殿和庙宇,以及例如在西安的博物馆中展示的火药和武器
。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一种对宋代时没能够发展现代技术
所提出的解释是,当时的知识基础是充分的,只是缺乏刺激手段。在那个时
期,中国拥有大量廉价的生产劳动力。在引进新技术的初始阶段,成本是高
昂的。只有到产品能够通过新技术为一个大市场大量生产时,才可能收回成
本。在一个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经济中,一个潜在的创新者在创新很昂贵
、其成功没有把握时,不可能预见到其创新会得到足够的偿付。除了缺乏这
种经济刺激之外,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主要献身于学习中国的经典著
作,以便通过考试,成为政府官员。政府官员比其他人具有更高的社会和经
济地位,这被视为比金钱更加重要。进行科学和技术调查研究是一项孤独的
活动,即使它可能产生某种智力上的满足或经济上的回报。在一个并不合适
的经济环境中,一两项技术创新不可能产生一场产业革命。为何在宋代建立
在先进技术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对其原因的研究也需要考察技术
创新的投资风险。同时,当时的人口不得不在受到来自北方的入侵之后向南
方迁移。还存在对这种投资的融资渠道的问题。
展开
计量经济方法方面的专业知识.将之融合为对自从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进步
的评估。并且融于这个新世纪。他的著作提供了对一个在世界上具有战略地
位地区的权威性解释。对于这个地区,外行人所知甚少,因而需要知之更多
劳伦斯·克莱茵(Lawrence Klein),宾夕法尼亚大学
在《中国经济转型》一书中,邹至庄展示了其作为经济学家20多年与中
国经济、众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颇有意义的接触的洞察力。他非常成功地把
历史信息和体制信息与大量系统分析经济的事例相结合。本书中的经济分析
以一种透彻明了的方式加以展开.使得这本著作适合于经济学家与一般读者
D·盖尔·约翰逊(D.Gale Johnson),芝加哥大学
很少有经济学家像邹至庄那样对中国所知甚多。这是一部渊博的著作。
该著作的成就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标准的著作参考。
奥利维尔·巴朗查德(Olivier Blanchard),麻省理工学院
邹至庄卓有成效地表明.现代经济学这一强大无比的工具完全适用于中
国.尤其是如果对中国颇具特点的历史与独特的体制仔细斟酌的话。我不仅
向经济学家与学生大力推荐此书,而且也向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国家经济的
人大力推荐此书。这个国家很可能成为本世纪的领导者之一。
格利·贝克(Gary Becker),芝加哥大学
邹至庄的《中国经济转型》一书综合了经济理论与经验证据,对当代中
国经济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严格与全面的考察。我大力推荐此书作为这一主题
的入门书。
詹姆斯·J·海克曼(James J.Heckman),芝加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