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08061130
  • 作      者:
    袁志刚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非瓦尔拉均衡理论是在·0世纪·0年代初才出现的经济学的一个年轻的学派。它曾被用来分析两种典型的非均衡经济状态:资源的非充分利用(失业)和资源的紧利用(短缺)。本书认为,传统的和现实的中国经济改革都是一种非均衡运行的经济,但中国经济并不简单地对应于上述典型的非均衡状态,因为在中国经济中资源失业和资源短缺并存,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并存。本书首先在传统的非瓦尔拉均衡理论中引进符合中国实践的一系列新概念,然后应用该理论方法建立起若干中国微观和宏观非经济均衡模型,论证了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本书在1997年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
展开
作者简介
  袁志刚,1958年1月生。1988年赴法国留学,入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师承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一帕斯卡尔·贝纳西先生,1993年初获法国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瓦尔拉均衡理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和失业理论、养老保险理论等。在各类经济学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多部。本书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并获1997年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主要研究领域为非均衡经济理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就和失业理论, 养老保险理论等,专著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其他成果多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认为传统的和现实的中国经济改革都是一种非均衡运行的经济,但中国经济并不简单地对应于上述典型的非均衡状态,因为在中国经济中资源失业和资源短缺并存,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并存。《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首先在传统的非瓦尔拉均衡理论中引进符合中国实践的一系列新概念,然后应用该理论方法建立起若干中国微观和宏观非经济均衡模型,论证了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在1997年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供广大经济学研究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货币政策   政府对货币增长的控制是这个经济中最有效的宏观控制变量,货币政策或信贷计划的变化将对这个经济的宏观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该经济所处的非瓦尔拉均衡状态的定义(这是我们接下去要讨论的问题)。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下降,货币政策将比财政政策来得更为实际和有效。但是,由于中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投资饥渴症”和政府的财政赤字的影响,控制货币发行数量往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有关货币政策的讨论中,我们暂时忽略了货币利率对宏观活动水平的影响。因为,到目前为止,利率对投资活动的影响还是十分有限的。但是毫无疑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会大大提高,因此,利率将成为政府宏观控制的一个有效的变量。   上面我们分析和定义了瓦尔拉均衡的条件。作为参照系的瓦尔拉均衡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经济状态,但是,在现实中是很难存在的。因此,我们感兴趣的是,当经济处于各种非均衡状态时,我们怎样通过不同的政策手段以减少经济中的非均衡程度。
展开
目录
第1篇 方法论 1 非瓦尔拉均衡理论的基本概念 1.1 简单的历史回顾 1.2 基本概念 2 固定价格的非瓦尔拉均衡模型 2.1 瓦尔拉均衡 2.2 配额机制和数量信号 2.3 一个固定价格均衡 2.4 固定价格均衡的效率讨论 3 计划和市场双轨制下的非瓦尔拉均衡 3.1 最大配额制约和最小配额制约 3.2 市场活动:两种价格水平 3.3 计划和市场混合经济体制下的非瓦尔拉均衡 3.4 计划和市场混合经济体制下的非瓦尔拉均衡的效率的讨论 第2篇 传统的宏观非均衡模型及其在计划经济究中的应用 4 巴罗和格罗斯曼的宏观一般非均衡模型 4.1 暂时瓦尔拉均衡 4.2 凯恩斯失业均衡 4.3 古典失业均衡 4.4 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 5 霍华德模型 5.1 霍华德的原模型 5.2 重新塑造的霍华德模型 5.3 霍华德模型的计量经济结果 6 波特斯和温特对传统的计划经济的非均衡考察 6.1 波特斯的理论模型 6.2 波特斯和温特模型的计量经济结果 7 科尔纳的短缺经济模型和非瓦尔拉均衡理论 7.1 科尔纳的短缺经济模型 7.2 哈亚对科尔纳模型的改造 7.3 一个生产函数经修正以后的模型 7.4 科尔纳模型与西方非瓦尔拉均衡理论的区别 第3篇 中国经济体制介绍 8 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及其改革以后的演变 8.1 农业部门 8.2 工业部门 8.3 金融体制的演变和政府的预算约束 第4篇 非均衡理论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9 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9.1 计划体制的缺陷 9.2 一个两元宏观非均衡模型:传统计划经济中的臆蔽失业问题 10 计划和市场混合体制下的宏观非均衡模型 10.1 计划生产部门 10.2 非计划生产部门 10.3 家庭行为 10.4 政府预算约束和投资行为 10.5 计划和市场混合经济中的瓦尔拉均衡 10.6 混合经济中不同的非均衡状态 第5篇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问题 11 理想的计划和市场双轨制经济下的微观均衡模型 11.1 彼德的计划和市场双轨制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 11.2 从彼德模型中获得的结论 12 经济体制转型中出现的问题 12.1 计划和市场双轨制经济中市场体系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 12.2 转型过程中计划参数的变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