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济思想通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57741
  • 作      者:
    赵靖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文化不是一种封闭性的文化。中国同域外经济、文化的交往,早在秦统一以前就已有一定程度的开展。某些外来文化(例如印度的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曾对中国文化以至中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经济思想,在鸦片战争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却未受到外来的多大影响,而主要是在自身的历史条件和自身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中,中国的经济思想传往国外,并对所在国(尤其是一些东亚邻国)发生影响,这种情况是有的,但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思想中,却很难找到外来经济思想的痕迹。<br>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经济思想,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也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尤其是周围交往较多的国家)更发达。这种情况使得当时的中国很少需要为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而向外国寻求思想、理论方面的帮助,从而使得外来的经济思想少有传人并影响中国经济思想的可能。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夏、商、周(西周)的经济思想<br>    第l节  传说中的史前时期的经济思想<br>    经济思想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经济生活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有人类社会,就必然有社会经济生活。从这种意义上说,经济思想是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开始的。不过,在漫长的人类史前时期,经济生活极其简单、原始,而又进展缓慢,在长达千年、万年的时间中变化极微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经济思想也必然是极简单、片断而且不明确的。同时,由于没有文字,人们的经济观点也无法记载、保存下来。因而,研究人类早期的经济思想的一个最大困难是缺乏充足、可靠的材料。<br>    这种研究,只能从两个方面获得材料:<br>    第一,从考古发现的材料如原始人制造的工具、器物以及原始时代的艺术材料(如原始人画的岩画)来考察原始人的某些经济观点。<br>    第二,从关于原始时代的某些传说中寻找当时的经济观点。<br>    第一方面的材料比较可靠,但极为零散、片断,而且只能借以间接地推测原始人对经济生活的某些观念,却很难获得比较明确的材料。迄今,考古工作为研究原始人的经济思想所提供的材料还微不足道。在目前情况下,研究原始人的经济思想主要还只能依靠第二方面,即传说中包含的材料。<br>    像前人的生产经验会一代代地通过口头传下来一样,前人的经济思想也会一代代地通过口头传下来。散见于先秦文献中的关于黄帝、尧、舜、禹以及更早时代的经济思想资料,可能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尽管先秦的有关文献是后人对史前传说的文字著录,但不应因此完全否定这些材料的可靠性。<br>    不应该把先秦文献中关于尧舜禹及其以前的史料全看成是后人的臆造,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后人关于前人思想的叙述,难免不加入后人的观点。同时,口头流传下来的东西,会逐渐远离事实的本来面目,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br>    所以,我们根据后代文献研究上古经济思想时,必须将这些文献资料进行一番去伪存真的整理工作,着重研究那些确实可能属于古人思想的东西,而把那些显然是后人掺杂进去的资料剔除出去。<br>    中国关于史前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传说,始自三皇、五帝。“三皇”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五帝”则为黄帝、颛项、帝喾、唐尧、虞舜。<br>    关于三皇时代经济生活的传说是:燧人氏开始懂得“钻燧取火”,伏羲氏开始懂得驯养牲畜,而神农氏开始稼穑即进行农业生产。这显然是人类在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到野蛮时代中级阶段的经济生活的发展状况。在此之前,还有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的传说,这同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类蒙昧时期初级阶段“至少是部分地住在树上”的情况是大体符合的。<br>    ……
展开
目录
第1卷<br>卷首语<br>第1编夏、商至春秋时期的经济思想<br>第1章夏、商、周(西周)的经济思想<br>第1节传说中的史前时期的经济思想<br>第2节中国古代奴隶制度及其经济思想的特点<br>第3节夏、商、西周社会上层的经济思想<br>第4节社会下层的经济思想<br>第2章春秋前期的经济思想<br>第1节春秋前期的社会经济状况<br>第2节奴隶制度的危机在经济思想领域中的反映<br>第3节管仲<br>第4节孙叔敖<br>第3章春秋后期的经济思想(上)<br>公孙侨、晏婴、单旗等<br>第1节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奠基时期<br>第2节公孙侨<br>第3节晏婴、姬扎、羊舌胖等<br>第4节单旗的货币观点<br>第4章春秋后期的经济思想(下)<br>孔丘<br>第1节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br>第2节对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改革的态度<br>第3节春秋时期的义利观和孔丘的义主利从论<br>第4节义主利从论和孑L丘的求富论<br>第5节义主利从论和孔丘的分工论<br>第6节义主利从论和孔丘的消费观<br>第7节义主利从论和孔丘的赋役论<br>第8节孔丘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br>第2编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br>第5章墨翟、许行<br>第1节战国时期的历史形势和思想界的百家争鸣局面<br>第2节墨翟和墨家<br>第3节生财论<br>第4节节用论<br>第5节墨翟经济思想体系中的其他组成部分<br>第6节关于墨翟经济思想体系的问题<br>第7节后期墨家对商品交换问题的认识<br>第8节许行和他的农家学派<br>第9节墨家和农家迅速消失的原因<br>第6章商鞅和《商君书》<br>第1节战国时期为封建主义发展扫清障碍的社会政治<br>经济改革——“变法”<br>第2节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改革家商鞅<br>第3节历史变易论和名利论——商君学派的理论基础<br>第4节农战论——商君学派经济思想体系的核心<br>第5节商君学派的赋役论、本末论和人口论<br>第7章孟轲<br>第1节儒家的亚圣孟轲<br>第2节孟轲对儒家义利观的发展<br>第3节恒产论和井地方案<br>第4节赋役论<br>第5节通功易事论<br>第6节孟轲同商鞅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和分歧<br>第8章先秦道家<br>第1节道家的源起<br>第2节杨朱及杨朱学派<br>第3节老聃一环渊学派<br>第4节庄周学派<br>第5节先秦道家的经济思想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br>第9章东国法家<br>第1节东国法家和管子之学<br>第2节富国富民论<br>第3节强本论<br>第4节正地论<br>第5节工商论<br>第6节理财论<br>第7节东国法家和秦晋法家经济思想的异同<br>第10章商家<br>第1节商家——一个很有特色的学派<br>第2节陶朱公的积著之理<br>第3节白圭的治生之术<br>第4节商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兵家<br>第11章荀况<br>第1节战国末期的形势和经济思想领域中的新动向<br>第2节先秦时期最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br>第3节富国论——苟况经济思想的核心<br>第4节荀况“强本”论——先秦最有代表性的重农思想<br>第5节“明分”论及其理论基础<br>第6节以“开源节流”为基本原则的理财论<br>第7节古代经济思想史上重要的承先启后人物<br>第12章《周礼》中的经济思想<br>第1节《周礼》在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方面的价值<br>第2节关于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和农业税<br>第3节关于人口、劳动力和徭役<br>第4节关于商业、市场和借贷<br>第5节关于备荒、抗灾和救灾<br>第6节关于财政收支、国库制度和会计<br>第7节《周礼》所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br>第13章韩非<br>第1节韩非——先秦法家思想体系的完成者<br>第2节争财论及其理论基础<br>第3节“自为”、相“市”论<br>第4节耕战论<br>第5节重本抑末论<br>第6节反“重人”论<br>附录《吕氏春秋?上农》中的农政思想<br>第3编秦至西汉中叶的经济思想<br>第14章秦统一后的经济政策及其思想基础<br>第1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br>第2节秦王朝建立后所实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br>第3节法家“农战”论的局限性和秦王朝迅速瓦解的原因<br>第15章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儒家其他经济思想<br>第1节百家争鸣中的最大学派<br>第2节《大学》中的理财思想<br>第3节《礼运》中的大同、小康思想<br>第4节《王制》——小康的具体设计<br>第16章汉初黄老之学的经济观点<br>第1节汉初对秦王朝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在统治思想、<br>统治政策方面实行的转变<br>第2节与民休息政策的思想基础<br>第3节陆贾<br>第4节刘安<br>第17章贾谊、晁错、董仲舒<br>第1节对巩固汉帝国有重要作用的三个人物<br>第2节贾谊的富安天下论<br>第3节“禁铜布”主张和汉代轻重论的萌芽<br>第4节晁错的贵粟论<br>第5节董仲舒的义利观和限田论<br>第18章《管子》轻重论<br>第1节西汉轻重论的产生<br>第2节轻重论和《管子》的轻重诸篇<br>第3节轻重论的出发点——轻重之势<br>第4节轻重论的基本原理——轻重之学<br>第5节轻重论的实施手段和方法——轻重之术<br>第6节轻重论的性质、成就和局限<br>第19章司马迁<br>第1节在经济思想领域中“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br>第2节司马迁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善因”论<br>第3节司马迁在“治生之学”方面的成就<br>第4节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br>第20章桑弘羊、耿寿昌<br>第1节桑弘羊和汉武帝时期的财政经济政策<br>第2节桑弘羊的主要经济观点<br>第3节桑弘羊经济思想的性质和矛盾<br>第4节耿寿昌<br>第21章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br>第1节再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形成时期<br>第2节西汉后期经济思想领域中保守主义倾向的增长<br>第3节《盐铁论》和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形成<br>第2卷<br>第4编西汉晚期至东汉、三国之际的经济思想<br>第5编  魏、晋之际至隋统一前的经济思想<br>第6编  隋统一至唐中叶的经济思想<br>第3卷<br>第7编  中唐至五代的经济思想<br>第8编  宋代经济思想<br>第9编  辽、金、元时期的经济思想<br>第10编  宋、元时期的其他经济思想<br>第4卷<br>第11编  明代经济思想<br>第12编  清代鸦片战争前的经济思想<br>第13编  明清时期的其他经济思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