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经济学随笔集,记录了朱锡庆教授走出书斋,观察街头巷尾生活场景的感悟。
朱锡庆教授善于从故事中引申出经济学的思想,他对有明确目标的活动之无意识的副产品所做的分析具有很强的原创性。比如,一个儿童因为贪玩无意中对蒸汽机作了一项重大改进,一个麻醉医生因为放错了电极器的位置,无意中发现可以用电流来刺激女性产生性高潮,一个米贩因为迟到无意中了解光线的明暗影响大米的色泽。这些知识的获取并非出于人们行动的本意,只不过是人们在从事有明确目标的活动时,附带形成的无意识的副产品。人们对待这类副产品不像猴子捡苞谷一样,捡一个丢一个,捡获的知识积累起来就是经验,这些经验知识将悄然作用于以后的活动过程。现存的制度安排有相当一部分是人类行动的副产品。
作者声称自身的写作源于一种兴趣,非为稻梁谋。对此,张五常教授颇为赞赏,这位特立独行的经济学家特地为这本集子作序,他说:朱锡庆是个很有天分的经济学家,如果有大量的中国青年跟着朱教授的路线走,神州大地的经济学就变得精彩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