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兵学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31718
  • 作      者:
    张文儒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7.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兵学文化》从中国古典兵法名著及更广泛的哲学、历史、文学等著作中,揭示中国兵学文化的底蕴及其特色,并深刻论述中国兵学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相关联系。中国的军事思想历史受中国哲学的影响,而中国军事思想中的辩论法又丰富与推进着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国兵学文化》从思维特色与文化意识层面研究和解读中国兵学文化的内容与特色,并提出了一些精解的见解。《中国兵学文化》立意新,构思独特,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而翔实,且通俗易懂,是哲学、军事、思想文化各学科读者有益的参考书籍,也是广大青年理想的课外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兵学与法家
    中国的法家素来和兵家有血缘关系。管仲、子产为法家鼻祖,同时兼有用兵的言论。有些兵家同时是法家,如吴起、商鞅;有些法家虽未必是兵家,但在其著作里有用兵篇章,如荀子、韩非。这样说来,法家与兵家的关系容易看得清楚。
    概括来说,法家与兵学的交融主要表现在性恶论、法治理论及富民思想等几个方面。
    法家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性恶论,它既是为“以法治国”的理论依据,又是战争起源和发展的一种界说。
    人所周知,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一位著名代表,同时也统领秦国军队对外作战。称得上一位兵家。在我国思想史上,他又最先用人的私欲、私利来解释战争的发展和演变。在他看来,人人有私欲,人人争私利,只要私利未得适当满足,社会未能提供给每人切实可行的满足私欲的途径,相互间的争斗就在所难免。个人和集团如此,国家也如此。争斗的极端形式是战争。
    商鞅关于人的私欲和私利的说法,为苟子所继承,并在其著作中得到系统发挥。他特别批评了孟轲关于天赋道德观念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说:凡人总是生来“好利而欲得”,人的本性也“不知礼仪”、“固无礼仪”,如果顺其发展,势必要争夺。尧和舜虽为圣人,也有私欲和私利,只是因为他们有很高的仁德,其私欲和私利受到了抑制;同样地,鲁国民众恭敬而有礼,秦国民众纵情逸性,也并非他们先天素质有什么不同,而是教化深浅的缘故。苟子对人性本恶这一界说,实际上为战争何以会君临人世,提供了有说服力
    的论证。
    继苟子之后,韩非子的《五蠹》篇和《吕氏春秋》两部文献,对于人的欲望未得满足因而发生战争作了进一步阐述。前一篇说:古人轻视财物,不是基于仁爱,是财物多;今人发生争夺,也不是人变得贪吝,是财物少。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孙武和《孙子兵法》
第一节 孙武的军事业绩及《孙子兵法》问世
一 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
二 孙武在吴国的崛起
三 吴楚争霸的起因与过程
四 柏举大战
五 《孙子兵法》的有关争议
第二节 《孙子兵法》精粹
一 计与战
二 力与智
三 利与害
四 全与破
五 迂与直
六 数与胜
第三节 《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文化
一 谋略
二“全”的方法
三 心理分析

第二章 吴起和《吴子兵法》
第一节 战国初期的战争与吴起的生平
一  从春秋至战国时的战争与吴起的生平
二  吴子其人
第二节《吴子兵法》概观
一道、义、谋、要
二  精兵为上
三  以治为胜
四  同安共危

第三章孙膑和《孙膑兵法》
第一节孙膑和《孙膑兵法》脉络
一  孙膑简况
二战胜而强立和乐兵者亡
第二节道、人、攻、变
一  战有道
二  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三必攻不守
四  兵势不穷

第四章先秦其他兵学论著
第一节《司马法》
一《司马法》与司马穰苴
二争义不争利
三轻重相节
第二节《尉缭子》
一尉缭和《尉缭子》
二兵胜于朝廷
三战胜于外,备主于内
第三节《六韬》
一《六韬》成书年代的辨析
二《六韬》论“道”
三  君之道
四  将之道
五  兵之道
六  战之道

第五章先秦其他著作中的兵学思想
第一节《老子》中的兵学思想
一《老子》与兵学
二  无为而无不为
三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第二节《左传》中的兵学思想
一  礼
二  威
三  事
四  备
第三节《商君书》中的兵学思想
一商鞅与《商君书》
二  义暴之辨
三耕战
第四节《荀子》中的兵学思想
一  苟况及《荀子》一书
二  壹民
三  相参
第五节《吕氏春秋》中的兵学思想
一《吕氏春秋》的来历
二  性
三  利
四  机
五  节

第六章汉、唐兵学论著
第一节《黄石公三略》
一《黄石公三略》一书的由来
二  剐
三  柔
四  刚柔相济
第二节曹操及《曹操集》
一曹操的生平
二  以战止战
三急农兼天下
四唯才是举
五赏功罚罪
六以奇取胜
第三节诸葛亮与《诸葛亮集》
一诸葛亮的生平
二《隆中对》战略
三  用兵之道,在于人和
四先定其计,然后乃行
五知人善任
六  长于巧思
第四节《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一唐太宗、李卫公及《问对》
二  势
三  奇正

第七章兵学与中华文化
第一节兵学与儒、道、法各家
一兵学与儒家
二兵学与道家
三  兵学与法家
四  兵学与儒、道、法各家的兼容与互补
第二节兵学文化与哲学
一  思虑应密
二察外知内
三巧于定计
四  胜不可壹
五相反相济
第三节兵学文化与现代意识
一  竞争意识
二  支配意识
三选择意识
四  应变意识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