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略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3340890
  • 作      者:
    钮先钟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在现代社会中,战略似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不仅在军事方面,而且在许多其他方面,战略这个名词也都经常出现,有时甚至有滥用之嫌。反而言之,尽管这个名词是如此流行,但其真正的意义和内容似乎并非一般人所能完全了解。或许此即所谓习焉而不察,但也显示出世人对战略无知的真相。
展开
作者简介
    钮先钟,1913年生。金陵大学理学士。曾任《台湾民生报》总编辑,《军事译粹》杂志社总编辑,我国台湾淡江大学。教授。现任淡江大学及三军大学荣誉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战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内涵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进。本书作者以其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试图提出和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何谓战略和战略研究,二是怎样从事战略研究,三是为什么要研究战略。就全书设计而言,重点放在怎样从事战略研究这个问题上。诚如已故的法国将军博弗尔所言,战略就是思想方法,战略研究的意义是深谋远虑。本书不仅可以为有志于从事战略研究的学子提供一个完整的框架,而且对于各行各业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也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现代社会中,战略似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不仅在军事方面,而且在许多其他方面,战略这个名词也都经常出现,有时甚至有滥用之嫌。反而言之,尽管这个名词是如此流行,但其真正的意义和内容又似乎并非一般人所能完全了解。或许此即所谓习焉而不察,但也显示出世人对战略无知的真相。<br>    战略不仅是非常流行的名词,而且也是非常悠久的观念,甚至名词的本身也有其非常久远的来源。不仅在西方,在中国也一样可以发现战略的观念源远流长。<br>    照理说,一定是先有观念而后有名词,等到名词出现时,观念应该早巳相当成熟,并且也已开始形成一种共识,而不至于发生误解。一般的名词既已通用,也就很少有人去对它的意义作认真的考虑,所谓名词必须有明确的定义,那只是现代学术界的流行想法而已。<br>    地球上究竟何时才有人类,固然还是一个谜,但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所谓战争,就广义而言,是在史前时代即早巳存在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有人类就有战争。最初,战争只是单纯的斗力,但不久,斗力之外又加上了斗智。等到斗智的思考和行为逐渐形成时,最早的战略观念也随之而产生。简言之,最原始的战略观念即为斗智。<br>    此种观念的起源是在何时,当然已不可考,而其逐渐成熟更是一种非常长久而复杂的过程。等到人类已有历史时,此种观念自然会留下其记录,于是为求表达的方便,专用名词也随之开始出现。<br>    我们现在所通用的战略一词发源于西方。在现代西方语言中分别为:<br>    英语  strategy<br>    法语  stratégie<br>    德语  strategie<br>    意语  strategia<br>    其词根则同出于希腊。<br>    古代希腊语中有“stratos”这样一个词,其意义为军队,从这个词所衍生出来的“strategos”,其意义为将军或领袖。再进一词又有“strategeia”,其意义为道(generalship)。此外还有“strategama”,其意义为战争中所用的诡计,译成英语即为“strategems”。在希腊文中还有“strategike episteme"和“strategon sophia"二词,前者意义为将军的知识,后者的意义为将军的智慧,这又都已把现代战略的<br>    广义解释包含在内。<br>    <br>    吓阻欲求生效,则必须具备下述三项基本要求:(1)能力(Capability),(2)可信性(Credibility),(3)沟通(Communication)。由于这三个名词的英文都是以“C”字为首,所以,也可简称为吓阻的“3C”。<br>    一、能力<br>    吓阻必须以实力为基础而不能以空言为恫吓。必须让乙方知道甲方的威胁的确能够兑现,然后始能产生吓阻作用。甲方的能力愈大,则其威胁也就愈受乙方重视,于是接受吓阻的机会也就愈大。若无足够的能力来使威胁兑现,则即令是最大的威胁也不会产生吓阻作用。<br>    二、可信性<br>    甲方另有能力但还是不一定能保证乙方相信甲方的威胁是真的,而并非虚声恫吓(bluffing)。换言之,甲方的威胁在乙方心中必须具有可信性。某种威胁能否使对方感到可信,那又牵涉到很多的因素。譬如说,威胁的本身有的比较可信,而有的则不可信。又或某种威胁在某种环境中比较可信,而换一种环境就会变得不可信。一般言之,威胁愈大,则可信性愈低;反而言之,较小的威胁虽可信性较高,但对方却又可能不那样害怕,于是也同样不能产生吓阻作用。此种微妙的变化可以举例说明如下:<br>    美国以“大举报复”为威胁来吓阻苏联对美国本土的攻击,其可倌性较高,但用同样威胁来吓阻苏联对西欧的攻击,其可信性就会降低。所以,为了增强此种威胁的可信性,美国遂必须驻军西欧以作为再保证(reassurance)。<br>    假使双方能力悬殊则吓阻关系是单片面的,可信性当然不成问题,当美国尚享有核专利时就是这样。但若双方能力相当,则将形成相互吓阻的态势,可信性遂必然降低,而吓阻的范围也会随之而缩小。<br>    三、沟通<br>    欲求吓阻生效,还需要第三要件,即必须能使对方确知何种行动为我方所不允许,以及如果采取此种行动,则其后果又将如何,此即所谓沟通。我方必须能把正确的信息(message)传送给对方,并使对方对于信息的内容不会有任何遗漏和误解。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传达变得迅速而正确,所以,沟通似乎并不困难。但事实上,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信息本身是一件事,对方对它的认知和了解又是一件事。<br>    以上所云为吓阻观念的基本分析,对于任何时代都同样适用。基于此种分析,即可了解吓阻是一种充满内在不确定性(uncertainity)的观念。其效果是心理性的,所以也不能作量化的处理。换言之,不是一百就是零,而无程度上的差异。吓阻无赫赫之功,但却有显著的失败。<br>    从过去的经验看来,吓阻失败的例证很多,其原因很简单:过去任何国家对于他国所能作的威胁都相当有限,所以对方虽明知此种威胁会兑现,但有时仍敢冒险而不受吓阻。因为其结果固然可能会触发战争,但即令战败,其所受损失也并非不能忍受。过去战败国不久即常能复<br>    兴,历史中不乏成例。因此,除非双方实力悬殊,又或利害关系不大,否则吓阻就不易生效。<br>    但自从人类进入核时代之后,吓阻的意义、运作、效果都开始发生新的改变。其主因为核武器的出现的确已经使人类有了毁灭他国也同时毁灭自己的能力。用核战争采当作威胁,其意义与过去的任何威胁都不一样。假使核战争发生,其结果可能是不分胜负,同归于尽。<br>    当美国最初享有核专利以及后来还享有压倒优势时,美国自然有把核武器看作万应灵丹的想法,即认为核武器可以吓阻一切战争和一切侵略行动,不仅能保护美国本身而且也能保护其同盟国。等到苏联也已有向美国发动大规模核攻击的能力之后,美国的吓阻战略思想遂开始发生改变。其分水岭即为麦克纳马拉在1960年代任国防部长时所主张的MAD观念。MAD可以解释为“互相保证毁灭”(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也可以解释为“互相保证吓阻”(Mutual Assured Deterrence)。换言之,当美苏双方都有保证能够毁灭对方的能力时,则也就能够彼此吓阻而都不敢向对方发动直接攻击。对于美国本身而言,此种改变并无太多影响,但对于其同盟国则有极大的影响。①<br>    过去,核吓阻好像一把伞,当核伞撑开时,不仅可以保护美国本身,而且还可以保护其同盟国。现在却像一件雨衣,只能保护穿雨衣的人。学者把前者定名为积极吓阻,或延伸吓阻(active or extended detdrrence);把后者定名为消极或最低吓阻(passive or minimum deterrence)。换言之,前者可以达到保护同盟国的积极目的,后者则只能达到使其本身免受攻击的消极目的。<br>    ……<br>    <br>    <br>    书摘2<br>    任何国家或个人,都不能像天方夜谭中的阿拉丁(Aladdin)一样,可以凭借神灯来立即创造奇迹。古人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今天的情况而论,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精密武器,大致需要三十年的先导时间。今年毕业.的中学生大约为十五岁,要到四十五岁时,始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2025年的主要武器系统在1995年即应开始设计,否则就会赶不上预定的时间表。至于想建立一种新制度,开创一种新思想,则所需时间当然会更长,甚至一百年都不一定能完全成功。<br>    曾为美国资深众议员的罗德(John J.Rhodes)指出:<br>    当我们把当前的问题放在一种较长久的时间架构之内来加以思考时,今天被认为是极重要的问题也就可能会迅速地变得不再那样重要,尤其是若干现在似乎是正确的政策也会变得明显地不正确。反而官之,那些不曾认爽考虑的答案也可能就会自动显示出来。<br>    试以波斯湾为例,今天美国决心不惜一战以保护此一石油来源。但五十年之后,中东石油将日趋于枯竭,到那时,美国对于波斯湾地区的战略价值也自然可能会作不同的评估。<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    第一章 战略<br>    第二章 现代战略研究<br>    第三章 战略研究的基本假定<br>    第四章 战略思想的取向<br>    第五章 战略思想的背景因素<br>    第六章 战略研究的单元<br>    第七章 战略与情报<br>    第八章 战略计划作为<br>    第九章 核战略<br>    第十章 行动战略<br>    第十一章 战略研究的四种境界<br>    第十二章 为何研究战略<br>    后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