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南地区,大量的天地会会众参加到太平军的队伍中来,从流如归。这些天地会众不满清朝的统治,早就想造反。他们得知太平军非常能战,内部讲究平等,且志向远大,相信天要变,皇历将改。大乱出英雄,他们将因此获得机会。于是,纷纷参加到太平军的造反队伍中来,梦想自己也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太平军的队伍迅速地壮大到十余万人,声势大振。特别是道州等处数千名挖煤工人的加入,使太平军出现了一个新的兵种--土营,战斗力大大增强。
太平军在郴州驻了些时日,西王萧朝贵通过他所派出去的探子,得到一个非常重要消息:湖南省会长沙的清军力量非常薄弱,城墙工事也不坚固,正是攻取的大好时机。他对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说:
“长沙城陴防疏,如果我们率领精兵,间道北上,打清妖一个措手不及,一定可以取得成功。”天王和东王都觉得此话很有道理,便接受了西王的建议,命西王率2000精兵,直奔长沙。西王领命之后,带着队伍绕开清军重点设防的衡阳,避实就虚,经永兴、安仁、攸县、醴陵一路北上,仅用17半个月的时间就打到了长沙城下。在太平军北上的过程中,湖南各州县的文武官员只顾逃命,竞没有一个人给省城长沙报告太平军北上偷袭的消息。直至太平军到了长沙城郊,溃兵散勇跑进城内,才有人来巡抚衙门报告。前湖南巡抚骆秉章一听,极感惊恐。骆秉章本来在几天前已经去职,只因新任巡抚张亮基还在从云南到湖南来的路上,未能及时到长沙接受巡抚大印,他便脚步走得慢了一点,现在却不得不与太平军打交道了。
与一般的清朝官员相比,骆秉章对太平军的了解要深入一些。
他和天王洪秀全是小老乡,都是广东花县(今花都市)人。从家乡的来信中他已经得知,洪秀全比自己小近20岁,还处于不安分的年龄。和自己一样,他原来也是个科举士子,读的也是圣贤书如《论语》、《孟子》之类。只是他不如自己在考场上走运,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自己既是他羡慕的对象,又是他嫉恨的目标。骆秉章想不明的是,洪秀全怎么会走上反叛朝廷的道路。他哪里知道,科举考场上失意的洪秀全,在苦闷之中读了一本基督教的布道书《劝世良言》,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从此产生了叛逆的意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