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法问题专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7037017
  • 作      者:
    邵沙平, 余敏友主编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编辑推荐
    《国际法问题专论》撰稿人各自的研究工作常得益于梁西先生多年“严谨治学”的言传身教。在书稿编辑过程中,先生多次参加讨论会,书的书名、体例、内容等,都承先生亲自审定。先生已近80高龄,不辞辛劳,关注《国际法问题专论》的出版,正是在这种激励下,我们及时完成了任务。<br>    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应有前瞻性,贵在拓新。我们所设想的“专题教学”,亦应顾及主客观条件,使其多样化,不宜拘于一格。因此,《国际法问题专论》是一本还需要继续补充、完善和提高的书,抛砖引玉,恳切希望获得批评指正。受全体撰稿人委托,我们担任《国际法问题专论》的主编与具体事务,并撰写“出版说明”和“后记”。<br>    邵沙平 余敏友2002年11月12日于珞珈山出版说明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自1980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开设了多门学位课程,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可供研究生参考与学习的文章、专著和教材。为了适应教学的新形势,最近国际法研究所决定各教研室分别编写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套研究生系列教材。《国际法问题专论》是国际法教研室的六位教授在自己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共同选编的国际法的第一本专题教学用书。全书分八个专题论述国际法若干新的发展和趋势,为学习过《国际法》本科教程的研究生进一步深入进行专题研究提供某些参考和帮助。
展开
内容介绍
    该书主要为适应研究生的教学需要,由武汉大学国际法所六位博导编写的国际法三套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以专题研究性质的形式,紧紧结合当今国际形式的变化与发展(科索沃危机、9·11事件、中国加入WTO后、跨国犯罪、洗钱等等)分8个专题,深刻地阐述了国际社会与国际法的新动向、新视野及对国际法律秩序的呼唤,展示加强国际合作的时代迫切感与完善国内立法的反思,为研究生的教学及学子们提供更新、更艰巨的课题。<br>    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自1980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开设了多门学位课程,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可供研究生参考与学习的文章、专著和教材。为了适应教学的新形势,最近国际法研究所决定各教研室分别编写国际(公)<br>    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套研究生系列教材。本书是国际法教研室的六位教授在自己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共同选编的国际法的第一本专题教学用书。全书分八个专题论述国际法若干新的发展和趋势,为学习过《国际法》本科教程的研究生进一步深入进行专题研究提供某些参考和帮助。<br>    本书撰稿人各自的研究工作常得益于梁西先生多年“严谨治学”的言传身教。在书稿编辑过程中,先生多次参加讨论会,书的书名、体例、内容等,都承先生亲自审定。先生已近80高龄,不辞辛劳,关注本书的出版,正是在这种激励下,我们及时完成了任务。<br>    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应有前瞻性,贵在拓新。我们所设想的“专题教学”,亦应顾及主客观条件,使其多样化,不宜拘于一格。因此,本书是一本还需要继续补充、完善和提高的书,抛砖引玉,恳切希望获得批评指正。受全体撰稿人委托,我们担任本书的主编与具体事务,并撰写“出版说明”和“后记”。<br>    邵沙平 余敏友2002年11月12日于珞珈山出版说明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自1980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开设了多门学位课程,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可供研究生参考与学习的文章、专著和教材。为了适应教学的新形势,最近国际法研究所决定各教研室分别编写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套研究生系列教材。本书是国际法教研室的六位教授在自己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共同选编的国际法的第一本专题教学<br>    用书。全书分八个专题论述国际法若干新的发展和趋势,为学习过《国际法》本科教程的研究生进一步深入进行专题研究提供某些参考和帮助。<br>    本书撰稿人各自的研究工作常得益于梁西先生多年“严谨治学”的言传身教。在书稿编辑过程中,先生多次参加讨论会,书的书名、体例、内容等,都承先生亲自审定。先生已近80高龄,不辞辛劳,关注本书的出版,正是在这种激励下,我们及时完成了任务。<br>    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应有前瞻性,贵在拓新。我们所设想的“专题教学”,亦应顾及主客观条件,使其多样化,不宜拘于一格。因此,本书是一本还需要继续补充、完善和提高的书,抛砖引玉,恳切希望获得批评指正。受全体撰稿人委托,我们担任本书的主编与具体事务,并撰写“出版说明”和“后记”。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br>专题一:国际社会与国际法<br>一、国际法的基础与性质<br>(一)植根于国际社会的国际法<br>(二)国际法的效力与特征<br>二、国际法的发展<br>(一)国际法的阶段性<br>(二)三个半世纪的演变<br>(三)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br>(四)国际组织与国际法<br>(五)国际法是“国际”的法<br>三、人类组织化与当代国际法的新动向——国际“结构平衡论”初述<br>(一)国际社会的组织化现象<br>(二)国际法发展的动向<br>(三)国际组织的准造法功能<br>(四)一个哲学思考:发展的极限问题<br>四、国际法律秩序的呼唤——“9·11”事件后的理性反思<br>(一)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高度文明与发展的时代<br>(二)战争与和平问题<br>(三)最不发达国家与全球经济发展问题<br>(四)恐怖主义与人类共同利益问题<br>(五)权力政治与国际法律秩序<br>专题二:国家主权与国际法<br>一、冷战后时代的国家主权<br>(一)导语:有关国家主权的新论调<br>(二)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br>(三)国际组织与国家主权<br>(四)国际法的新发展与国家主权<br>(五)国家主权的辩证法<br>二、以新主权观迎接新世纪的国际法学<br>(一)主权概念的产生<br>(二)绝对主权观的荒谬与危害<br>(三)相对主权观的“缺陷”与危险<br>(四)主权虚无观的极端错误<br>(五)主要国家集团对主权的政策取向<br>(六)20世纪国际法实践所揭示的国家主权及其特点<br>(七)21世纪的国际法需要新的主权观——平等主权观<br>专题三:国际组织与国际洁<br>一、20世纪的国际组织研究与国际组织法学<br>(一)欧美国际组织研究的概况与趋势<br>(二)国际组织研究在我国的兴起<br>(三)国际组织的研究方法<br>(四)国际组织的性质、地位与作用<br>(五)展望<br>二、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法律依据<br>(一)概述<br>(二)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含义与特点<br>(三)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法律依据——理论和实践的发展<br>(四)结论与启示<br>三、欧共体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br>(一)引论: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两种法律形式<br>(二)典型透视:欧共体与GATT/WTO的法律关系<br>(三)展望:21世纪区域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及对策<br>四、WTO法在国际法律秩序中的共性与个性<br>(一)引言<br>(二)WTO法与一般国际法的共性:整体审视<br>(三)WTO法的独特性:一些具体考究<br>专题四:国际人权法论著评<br>一、人权的整体概念<br>(一)人权的主体<br>(二)人权的主要内容<br>(三)人权内容的实现<br>二、人权的国际标准<br>(一)人权的国际习惯法标准<br>(二)人权的国际条约法标准<br>(三)人权的民间国际标准<br>(四)人权的国际标准<br>三、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评《世界人权宣言》<br>(一)制定《宣言》的历史背景<br>(二)《宣言》的基本内容<br>(三)《宣言》的重要影响<br>(四)《宣言》的历史局限性<br>专题五:国际条约法辨析<br>一、海洋法公约与条约制度的新发展<br>(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与条约谈判表决制度<br>(二)海洋法公约与条约保留制度<br>(三)海洋法公约与强行法制度<br>(四)结论<br>二、国际人权条约的保留<br>(一)概述<br>(二)影响国家作出保留的因素<br>(三)“和谐一致”规则<br>(四)与保留有关的其他规则<br>(五)结论<br>三、国际人权条约的准司法监督机制<br>(一)准司法性国际监督的基本特征<br>(二)国际人权条约的监督机构和程序<br>(三)国际人权条约监督机制的制约因素<br>(四)对话与合作是实现国际人权宗旨的最终途径<br>专题六:国际刑法的新视野<br>专题七:国际法在环境领域新发展<br>专题八:国际法的实施与中国<br>附录<br>一、国际法部分阅读书目<br>二、国际法科研相关网址<br>三、法学学位论文的设计与写作<br>四、英文法规资料的查找方法与技巧<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