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篇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研究
一、科学把握司法鉴定的内涵外延
(一)从司法鉴定启动的角度来界定司法鉴定
(二)从司法鉴定实施的角度来界定司法鉴定
二、理性认知司法鉴定的现实状况
(一)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实然状况
(二)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模式
(三)我国司法鉴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积极推进司法鉴定的制度改革
(一)我国司法鉴定的制度建设
(二)司法鉴定改革的主要障碍
(三)司法鉴定改革的基本原则
四、务实确立司法鉴定的改革目标
(一)积极推进司法鉴定立法工作
(二)加快建立司法鉴定协调机制
(三)完善司法鉴定实施主体制度
◎司法鉴定制度比较研究
一、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
(一)从管理主体的权力类型来看,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行政权力管理型体制、社会权力指导型体制以及行政权力与社会权力相结合的混合型体制
(二)从管理主体的集散程度来看,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集中型管理体制、分散型管理体制以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混合型体制
二、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
(一)两种启动制的主要内容
(二)两种启动制的实践评价
(三)两种启动制的相互融合
三、司法鉴定的实施制度
(一)司法鉴定人的概念
(二)司法鉴定人的类型
(三)司法鉴定人的法律地位
(四)司法鉴定人的模式选择
(五)司法鉴定人的登记名册
(六)司法鉴定人的法定权利
(七)司法鉴定人的法定义务
(八)司法鉴定人的法律责任
四、司法鉴定的程序制度
(一)司法鉴定的申请
(二)司法鉴定的决定
(三)司法鉴定的委托
(四)司法鉴定的受理
(五)司法鉴定的实施
(六)鉴定结论的出具
(七)鉴定人的出庭
◎司法鉴定制度模式选择研究
一、司法鉴定制度的建构体系
二、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原则
三、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
四、司法鉴定启动制度的模式选择
五、司法鉴定人制度的模式选择
◎司法鉴定改革重在制度创新
一、司法鉴定制度创新的客观需要
(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带来司法鉴定制度的创新
(二)证据理念与制度的完善,推动司法鉴定制度的创新
(三)司法公正与效率价值目标的确立,促进司法鉴定制度的创新
(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司法鉴定制度的创新
二、司法鉴定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创新
(二)司法鉴定启动制度的创新
(三)司法鉴定实施制度的创新
◎司法鉴定机构制度研究
一、司法鉴定机构的现状
二、司法鉴定机构的性质
三、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
(一)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原则
(二)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方式
(三)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条件
(四)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文件
(五)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程序
(六)司法鉴定机构的组织形式
(七)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层次
(八)司法鉴定机构的可设部门
(九)司法鉴定机构的数量控制
(十)司法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
四、司法鉴定机构的变更
五、司法鉴定机构的注销
六、司法鉴定机构的等级
◎司法鉴定人制度研究
一、司法鉴定人的基本定位
二、司法鉴定人的现实状况
三、司法鉴定人的模式选择
四、司法鉴定人的资格制度
五、司法鉴定人的选任制度
(一)选任主体
(二)选任原则
六、司法鉴定人的执业活动
七、司法鉴定人的登记名册
八、司法鉴定人的权利保障
九、司法鉴定人的义务承担
十、司法鉴定人的职称评定
十一、司法鉴定人的赔偿责任
十二、司法鉴定人的执业保障
◎司法鉴定启动制度研究
一、现行启动制度评价
(一)主要内容
(二)基本评价
二、未来启动模式选择
(一)认识前提
(二)模式选择
◎司法鉴定若干论点评价
一、科学实证论
二、鉴定中立论
三、鉴定独立论
四、系统工程论
五、分工协作论
六、分工制衡论
七、部门鉴定论
八、司法职权论
九、效力等级论
十、审鉴分离论
◎当前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一、司法鉴定的基本属性问题
二、司法鉴定的范围确定问题
三、司法鉴定的服务对象问题
四、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与证据效力问题
五、现行司法鉴定体制弊端问题
六、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目标问题
七、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方向问题
八、审判机关设立司法鉴定机构问题
九、诉讼当事人司法鉴定权利保障问题
◎司法鉴定制度的创新研究
一、界定了司法鉴定的基本内涵
二、揭示了司法鉴定的基本属性
三、划分了司法鉴定的执业类别
四、探索了司法鉴定的职责分工
五、初建了司法鉴定机构制度
六、初建了司法鉴定人制度
七、初建了司法鉴定新型管理体制
八、初建了司法鉴定协调指导机制
九、初建了司法鉴定基本程序制度
十、制定了司法鉴定文书示范文本
十一、探讨了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化建设
◎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基本定位研究
一、在司法鉴定基本含义的认识上,实现从司法职权论到服务领域论的转变
(一)司法职权论
(二)服务领域论
二、在司法鉴定服务对象的把握上,实现从审判服务论到诉讼服务论的转变
(一)审判服务论
(二)诉讼服务论
三、在司法鉴定基本属性的判定上,实现从司法活动论到科学实证
论的转变
(一)司法活动论
(二)科学实证论
四、在司法鉴定资源使用的选择上,实现从封闭所有论到开放利用
论的转变
(一)封闭所有论
(二)开放利用论
◎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工作基本定位研究
一、在司法鉴定制度建设上,实现从局部安排到全局设计的转变
二、在司法鉴定治理方式上,实现从统一管理到分类指导的转变
三、在司法鉴定机构建设上,实现从数量培育到素质提升的转变
四、在司法鉴定标准建设上,实现从附带建设到独立发展的转变
◎提高司法鉴定监管水平确保司法鉴定公正高效
一、科学把握精神实质,实现体改平稳过渡
二、突出鉴定能力主题,加强法制标准建设
◎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何去何从
◎路在脚下延伸
——司法鉴定制度创新的探索与展望
一、时代的呼唤
二、传统的无奈
三、创新的探索
四、事业的憧憬
制度设计篇
◎司法部关于加强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职能的通知
(1999年6月22日 司发通[1999]067号)
◎司法部关于组建省级司法鉴定协调指导机构和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
司法鉴定工作的通知
(1999年8月24日 司发通[1999]092号)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
(2000年8月14日 司法部部令第62号)
◎关于制定《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的说明
(2000年7月10日 司法部法规教育司)
◎司法部关于对如何理解《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批复
(2001年2月2日 司复[2001]1号)
◎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
(2000年8月14日 司法部部令第63号)
◎关于制定《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的说明
(2000年7月10日 司法部法规教育司)
◎规范司法鉴定促进司法公正
——2000年9月19日司法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司法鉴定管理答记
者问
◎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试行)
(2000年11月29日 司发通[2000]159号)
◎司法部关于下发《司法鉴定许可证管理规定》的通知
(2001年2月20日 司发通[2001]019号)
◎司法部关于开展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年度检验工作的通知
(2002年3月11日 司发通[2002]2l号)
◎司法部关于2003年开展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年度检验工
作的通知
(2003年3月10日 司发通[2003]22号)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2001年8月31日 司发通[2001]092号)’
◎司法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司法鉴定委托材料收领单(样式)》《鉴
定委托受理合同(样式)》的通知
(2002年5月31日 司办通[2002]第46号)
◎司法鉴定文书示范文本(试行)
(2002年7月5日 司发通[2002]56号)
◎司法部办公厅对规范商业秘密司法鉴定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2003年7月31日 司办函[2003]第154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
会议通过)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2002年12月3日)
◎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2002年12月23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2004年12月21日)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2005年2月25日)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刑法修正案(五)(草案二次审议稿)、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三次审议稿)和可再生能源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修改意见的报告
(2005年2月28日)
◎把司法鉴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负责同志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的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探索实践篇
◎人事部 司法部关于推行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草稿)
◎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核授予办法(草稿)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草稿)
◎国家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章程(讨论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法(草稿)
◎关于《司法鉴定法(草案)》的说明
◎《司法鉴定法(草稿)》各章起草说明
附录: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
◎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检索目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