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2261988
  • 作      者:
    杨开湘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开湘,1968年10月出生,湖南溆浦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曾留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学院。现为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司法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司法制度与人权保障等方面。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独著1本,参著5本,主持国家课题1项,参与国家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是运用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方法对隐私权与刑事诉讼之间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的初步成果,探讨了隐私权和宪法隐私权的基本内涵和法理基础,分析了理论维度上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刑事诉讼制度层面上研究了侦查程序中的个人隐私权保护问题与审判公开、被害人权利保护、证人权利保护、刑事诉讼文书记录等相关制度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以及在发生隐私侵权的情形下,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程序救济的问题。
    第一章导论首先论述隐私和隐私权问题在现代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初步阐明它与刑事诉讼之间的联系;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与研究状况。
    第二章从分析隐私和隐私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宪法隐私权的问题,以作为本文论述刑事诉讼与隐私权关系的理论前提。为此探讨了隐私、隐私权、宪法隐私权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宪法隐私权在制度层面上的范围或界限;讨论了宪法隐私权法理基础,即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以及在制度实践中存在的私人领域的公力介入。现代各国法制中,对于个人私生活、住宅、家庭和通信秘密的保护被理所当然地划入隐私权领地,二十世纪,电讯秘密和个人数据资料保护被加入其中。
    第三章讨论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二者关系的理论问题,从刑事诉讼中国家与个人关系角度着手,论述刑事诉讼中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二元目的之下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相互冲突与协调,进而将其转化为国家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在现代刑事诉讼法治中,规范化的法律对国家司法权的限制是通过制.度化的法律正当程序”得以实现的,通过在每一个诉讼阶段设置ct程序障碍防止国家司机关和司法人员任意从事,从而保证个人隐私权得以维护和保障;个人隐私权的制度化也能发挥相同的功能,即制约和对抗国家刑事司法权的任意滥用,据此可以发现国
    家刑事司法权在刑事诉讼中的正当限度。
    第四章讨论制度层面上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侦查行为,特别是搜查与扣押、询问与讯问、监视和监听等易于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因此,在宏观层面上,正当化的刑事侦查程序制度建设必须着眼于兼顾侦查犯罪与保护隐私的二元统一;在微观层面上,侦查机关的一切侦查行为,特别是搜查与扣押、讯问与询问、勘验与检查、辨认、监视与监听等行为,必须确定明确的行为界限才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权。
    第五章讨论与隐私权保护密切相关的若干刑事诉讼制度,认为,其一,审判公开是对个人隐私产生损害可能性较大的制度,因此不仅需要专门设置保护隐私的例外条款,而且中国刑事诉讼立法应当进一步出台明确和具体规范。其二,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和证人隐私权主要涉及刑事诉讼进行及其后的被害人和证人的生活安宁隐私、人格隐私和信息自主隐私,必须加以保护。其三,在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与隐私权之间存在着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强调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中的隐私权保护就是要在这种冲突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便两种权利最大限度地得到兼顾。其四,刑事诉讼过程中,国家专门机关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应该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获得程序上的救济。
    研究表明: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制度层面,宪法隐私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在整个法制体系中都具有无可争辩的重要价值,它不仅在静态意义上为现代法治界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提供了一个标准,而且在动态意义上扮演了防止公共权力介入和干涉私人领域安全阀的角色。在刑事诉讼之中,即使国家专门机r关打击犯罪的行为对社会公共秩序有利,如果其任意地侵犯了少数个人的隐私权,这些行为仍然是不正当的。因此,在处理保护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权利的关系问题上,尽管隐私权并不是绝对的权利,但它要求国家司法行为在侵犯个人隐私的时候至少有一个合理的根据并遵循正当的程序。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论
    四、本题研究的方法与进路
    1.本文的研究方法
    对任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没有满意的研究成果。从手段与结果相互关系的意义上说,方法论(methodology)只是研究者进行具体研究的手段,研究的目标才是研究者追求的结果。但方法论在下述意义上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即方法可以作为一项研究是否完满和成熟的重要标准。研究者对特定问题的研究,乃是遵循特定的方式来解答自己提出的理论或实践问题。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者的研究兴趣、研究目的、对研究素材的识别和取舍,以至于最终决定着一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法学研究的方法历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阶级分析、逻辑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等具体方法是常规的方法论。在本文中,笔者在讨论隐私权作为宪法权利的问题时也始终坚持这些方法,尤其是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的方法。首先,隐私权是宪法权利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其在一切法律制度中的时空背景,其所表现的“历时性”的面貌和“共时性”的面貌。更进一步说,它能帮助我们认识隐私权在现代法律制度中的进化维度。其次,隐私权是宪法权利概念,因此,如何将其运用于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场域之内,需要寻找合理的理论逻辑路线。本文之中,笔者希望通过对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关系的初步分析,来论证隐私权在刑事诉讼中存在的可能性。在第三章“刑事诉讼中隐私权保护的理论解析”里,逻辑分析方法是必须贯彻其中的。与此同时,价值分析方法也会必不可免地穿插其中。
    除了上述两种基本方法之外,在讨论隐私权保护的制度问题的时候,比较的方法变得必要。法学比较方法是在介绍不同国家的具体制度的基础上抽象出一般原则和规则的方法。在中国法律之中尚缺乏对隐私权普遍承认的背景之下,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外国制度并从中抽象出一些具有普适性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促使隐私权尽快纳人制度建设的必要准备。
    除此以外,本文将试图最大限度地在行文中保持概念和术语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文中的核心概念,比如隐私、隐私权、宪法隐私权、刑事诉讼、刑事司法等,都将在这一指导思想支配下进行运用。所以,论文的行进将或多或少地涉及法学研究常规方法之语义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方法必须面对概念与命题,并对其进行定义或界定,然而,对隐私和隐私权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单纯的定义就能够解决其中的理论纷争的,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而可能受到语境限制,所以,笔者将力所能及地避免陷入定义困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告诫为我提供了逃避的借口:“在科学上,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所有的定义都只有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也不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的一切方面的联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一、隐私权问题的提出及其现代意义
二、隐私权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三、隐私权与刑事诉讼之关联
四、本题研究的方法与进路
1. 本文的研究方法
2. 本文的研究进路

第二章 隐私权与宪法隐私权概述
一、隐私与隐私权
1. 充满争议的隐私概念和内涵
2. 隐私权的概念与内容
二、宪法隐私权的提出
1. 宪法隐私权概念:由来与变化
2. 宪法隐私权与人权及公民权
三、宪法隐私权的界限:从客观标准到合理期待
1. 隐私权界限的模糊性
2. 宪法隐私权界限的客观标准
3. 合理期待隐私权:美国宪法中的概念
四、宪法隐私权确立的理论解释:私人领域的权力介入
1. 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分野与变迁
2. 隐私的现代危机:私人领域的权力介入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关系的理论解析
一、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1. 刑事诉讼中的国家与个人关系
2. 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
3. 刑事诉讼中的个人权利
4. 刑事诉讼二元目的下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关系的抽象描述
二、刑事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内在冲突与调和
1. 刑事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内在冲突
2. 刑事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内在冲突的调和
3. 刑事司法与隐私侵权的正当性
4. 相关补充:刑事司法权力与比例原则
三、个人隐私权对国家司法权力的制约
1. 刑事司法权力的强制性与个人权利的程序保障
2. 透过隐私权观察国家司法权力在刑事诉讼中的正当限度
四、作为公民权利的隐私权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1. 隐私权是否宪法意义上的公民权利
2. “公民隐私权”宪法解释的可能性
3. 隐私权的法律限制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必要丧失
4. 隐私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合理界限

第四章 刑事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
一、侦查行为与个人隐私权:冲突与平衡
1. 侦查程序与侦查行为概述
2. 侦查行为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二、搜查中的隐私权保护
1. 搜查行为概述
2. 美国法上搜查与隐私权保护制度
3. 搜查中的隐私权保护的一般问题
三、扣押中的隐私权保护
1. 扣押概述
2. 扣押中的隐私权保护
四、其他主要侦查行为中的隐私权保护
1. 讯问与询问
2. 勘验、检查
3. 辨认
4. 技术侦查行为:以监视与监听为分析例证

第五章 隐私权与刑事诉讼若干相关制度
一、审判公开与隐私权保护
1. 我国审判公开制度与“隐私例外”条款
2. 审判公开制度与隐私权保护
二、刑事被害人与证人的隐私权保护
1. 刑事被害人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2. 刑事被害人隐私权保护的制度化
3. 证人隐私权保护
三、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与隐私权保护
1. 刑事诉讼文书记录
2. 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与隐私权保护
四、隐私权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
1. 隐私权与刑事证据的相关性
2. 隐私权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结束语:总结与评论
1. 本文总结与评论
2. 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