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诉讼法理论与实践:司法理念与三大诉讼法修改.2006年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110294
  • 作      者:
    陈光中, 汪建成, 张卫平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2006年正值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即将修改之际,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组织全国诉讼法学研究的全部精英对三大诉讼法修改从司法理念上给予充分论证。专家学者将针对三大诉讼法修改的思路、原则以及具体程序和制度如何设计等问题,撰写高质量论文。该成果代表了中国诉讼法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因此,本书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价值。是各高等院校法律图书馆或资料室的必藏书籍;也是考研、考博学生的必读书目;还是立法和司法实践部门开展立法工作和法律实践工作的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刑事诉讼法修改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家建议稿》重点问题概述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课题组主持人  陈光中
    2003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列入本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为了对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献计献策,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陈光中教授主持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课题于2004年初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课题组草拟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专家建议稿》(以下简称《建议稿》)。草拟《建议稿》的基本思路是:(1)坚持民主、科学、创新和务实的诉讼理念,即: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公正优先并兼顾效率。(2)坚持以宪法为根据。(3)坚持借鉴外国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相衔接。(4)坚持从实际出发,着重解决司法实践中突出存在的问题。
    目前,课题组草拟出了共450条的《建议稿》(尚未最后定稿)。现将《建议稿》中对现行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些重点问题概述如下,以供立法部门参考,并与同行专家交流、切磋:
    1.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宗旨。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条对刑事诉讼法制定宗旨的规定是:“为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考虑到“人民”在我国是一个政治范畴,在外延上不包括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而刑事诉讼法要保护的是包括涉嫌严重犯罪的嫌疑人、被告人在内的一切人的基本权利。同时考虑到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是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建议稿》将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宗旨修改为“为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进一步完善程序法定原则。现行《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2款关于程序法定原则的表述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根据法治国家的授权原则,并特别考虑到对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进行程序性制裁是程序法定原则的重要内容,《建议稿》将程序法定原则独立作为一条,并分两款作如下表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不得超越本法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权限。”“对违反法定程序的诉讼行为,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违法的轻重程度及结果情况,决定违法行为是否有效。”
展开
目录
上编刑事诉讼法
第一部分刑事诉讼法修改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家建议稿》重点问题概述
修改刑事诉讼法尚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论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应有立场:以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比较为中心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几个问题
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基本理念及基本原则
关于当前刑事诉讼法修改若干问题的思考
解读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宪法指引
——以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为视角
第二部分刑事诉讼总论研究
程序自治的理念与制度
——从刑事诉讼的角度分析
论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与诉讼结构之调整
关于“命案必破”的冷静思考
再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
——从刑事诉权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视角考察
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构成论要
控辩平等与法律监督
控辩平衡原理与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人本主义与刑事司法理念的重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确立
——兼谈刑事诉讼“双重价值”的平衡与冲突选择
军事刑事诉讼价值研究
检察职权与人权保障
刑事诉讼程序价值目标之重构
——以社会和谐为视角的反思
刑事诉讼目的与民事诉讼目的之比较
论宪法视野中的不受非法强制处分权
权利主体与主体权利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体性论要
被害人权益保护: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沉重话题
刑事被害人主体性价值论要
目的与手段:刑事被告人诉讼目的探析
刑事诉讼模式新论
——以文化结构分析为视角
迈向回应型刑事诉讼模式
——刑事法治的新理念
从刑讯到协商
——刑事诉讼的未来转向
反思与重构:论刑事诉讼法律移植的理论基础
浅论诉讼经济原则及其对我国刑事程序改革的影响
为谁而有效率?
——刑事诉讼效率观之定位
理念·原则·规则
——诚实信用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解读
轻罪刑事政策在诉讼环节中的运用
——以检察业务为视角
第三部分刑事诉讼制度研究(207)
关于加强审前程序中死刑案件辩护的几个问题
刑事强制措施理论根据初论
刑事强制措施概念之重构
刑事强制措施救济问题初探
论扭送制度的立法完善
司法实践中难以计入办案期限的羁押情形与检察监督
论我国审前羁押理由的正当性
取保候审递嬗探微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视角
刑事和解制度化的法理探讨
——刑罚权之裁量权配置
恢复性司法措施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引入和制度设计
呈现的实然与回归的路径
——人民陪审制度运行情况实证调查分析
中国死刑赦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以国际人权公约为参照
第四部分刑事诉讼程序研究
侦查讯问时律师在场之我见
法治视野下的侦查权重构
职务犯罪侦查权优化配置与运行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侦查程序构造的若干思考
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人的地位
以诉讼化为目标改造我国的侦查程序
侦查模式改革思考
论侦查监督中的合比例性审查
侦查监督制度的立法完善
完善我国侦查监督机制之路径探讨
论侦查机关的告知义务
非法审讯:一个实证角度的研究
——以S省为主要对象的分析
论我国看守所的中立
沉默权不再“沉默”
我国的刑事鉴定程序应如何修改
我国人体样本收集之法律规制
我国监听手段正当化研究
论刑事诉讼中的监听
犯罪控制视野下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暂缓起诉制度探讨
论刑事检察监督程序的改革与立法完善
中国的公诉制度与人权保障
试论我国公诉制度的改革
论选择性起诉
刑事公诉案件起诉权运行模式分析
——以利益为出发点的考察
论自诉担当
刑事认证基本问题研究
刑事审判改革的基本立场:简者更简,繁者更繁
中国简易刑事程序改革:一个初步的考察与反思
——以s省S县法院为主要样板
刑事简易程序改革之构想
试论构建中国式的认罪协商制度
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的制度构建
论刑事审判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及其规律
试论刑事裁判共识及其与传统价值理论的关系
法官庭审指挥权:确立基础与行使理念
走出刑事庭审实质化的误区
法庭中言词证据调查之研究
——以法庭中“人”为载体的证言为核心
单位犯罪案件审判程序中的三个主要问题探讨
关于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几点意见
法律监督视野中的死刑复核程序
量刑监督的实现途径与制度构建
惩罚、保护与回归
——中国少年刑事司法目的之考量
论充分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原则
联合国少年司法准则下的我国未成年人案件处理机制研究
第五部分刑事诉讼证据研究
《反酷刑公约》背景下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
对三种排除非法证据之理由的追问
论证据开示制度与对非普通程序的选择
历史视野中的刑事质证权
对证据关联性的具体理解
论刑事证据能力的设定
论证据开示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建构
英格兰的自白制度与陪审团
——历史视角的分析
被告人认罪陈述在辩诉协商程序中的证明价值
刑事证明标准法律价值探究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三重涵义
——兼评“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
论数字证据的定位及其适用

下编 民事、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
民事诉讼快速机制论纲
对社会主义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再认识
——以法官独立原则为视角
论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论破产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之比较及冲突与协调
民事争点效力理论
——内容、理念与启示
当前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对策
关于制定《强制执行法》的理由与建议
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设立恶意诉讼损害赔偿制度
再论民事公诉权
——权利和权力的视角
探析交叉请求
——兼及对我国民事诉讼的启示
构建再审之诉的几个程序问题
从司法解释再论民事诉讼法的修改
小额诉讼程序刍议
试探陪审制的演化规律
构建和谐社会应完善民事诉讼法中的法院调解原则
论民事程序选择权
民事诉讼中止制度研究
现行《民事诉讼法》任务的构成及修正
第二部分 民事诉讼主体研究
试论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认定
——对我国民事诉讼中部分特殊主体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之当事人适格问题初论
大陆法系独立地位参加制度的发展及其借鉴
——以日本的独立当事人参加制度为核心
论当事人适格之扩张
“高淳案”原告适格性之否定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
——兼论民事诉讼再审制度的改造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检讨与重构
第三部分 民事诉讼证据研究
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书证提出命令制度述评
论性骚扰案件的证明标准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由心证制度
论私录资料的合法性
——以隐私为中心
证明妨碍机理重构
——着眼于内涵与构成要件
民事诉讼中的拟制自认:比较、借鉴与重构
完善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证明责任分配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第四部分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理论研究
我国现行仲裁制度滞后的原因解读和出路探究
从仲裁调解的勃兴探析诉讼调解制度之完善
代位请求权情形下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探讨
第五部分行政诉讼法修改研究
论行政诉讼立法目的之定位与转型
完善行政诉讼撤诉制度的构想
行政诉讼法修改应处理好四组关系
中国行政诉讼法学研究之展望
我国民事救济与行政救济程序关联处理模式研究
——关于《行政诉讼法》修改的一个特别视角
第六部分行政行为理论研究
行政诉讼视野之中的新型行政行为
——行政备案制度可诉性问题初探
论行政强制执行权配置的发展与完善
第七部分行政公益诉讼理论研究
对话与讨论的基础
——谈对公益诉讼含义的理解
行政公益诉讼是否可能
——以诉的利益为视角
保障人权:公益诉讼的灵魂
——兼议公益诉讼构建的价值理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