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br>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问题的概述<br>一、问题的源起<br>二、物权变动是物权法产生的原动力和核心内容<br>三、物权变支模式的形成和法律继受<br>四、当代物权变动制度的核心原则——交易安全理论<br>五、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结构<br>第二节 本书关注的方法论——德国的念法和日本的利益衡量论<br>一、物权行为理论和德国的民法方法论<br>二、利益衡量论<br>三、小结<br>第二章 物权变动基本概念界定<br>第一节 物权和债权区分的理论探源——以德国法为中心<br>一、理论源头的探寻——罗马法和自然法论<br>二、萨维尼的物权债权区分理论<br>三、潘德克屯法学的物权债权区分理论<br>四、区分论在当代德国的发展与修正<br>……<br>第二节 动产和不动产<br>第三节 物权变动概说<br>第四节 物权变动模式模说<br>第三章 法国的意思对抗主义<br>第一节 法国民法典的意思主义<br>第二节 公示制度的逐步确立——1855年法到1955年法<br>第三节 判例法对物权变动法典规定的修正<br>第四节 意思对抗主义的基础配套制度——公证人制度<br>第五节 法国物权变动制度的当代构成和整体评价<br>第四章 德国法的形式要件主义<br>第一节 德国法上的物权行为理论<br>第二节 德国民法典成立前的各邦法<br>第三节 德国民法典不动产物权变动理论的成立<br>第四节 BGB成立后的修正及当今德国现行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概观<br>第五章 日本法的物权变动问题<br>第一节 日本法第176条的意思主义<br>第二节 日本独特的背信恶意第三人理论-第177条的第三人问题<br>第三节 第64条第2款的类推适用——登记的相对公信力<br>第四节 要求登记的物权变动的范围<br>第六章 物权变动理论与中国<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