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犁与刀:百年中日问题忧思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0999238
  • 作      者:
    李刚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回顾中日关系史,一百多年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一个关键。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从此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最终被逼到了亡国灭种的悬崖边。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残暴罪行,则是烙印在我们民族心灵中的深深伤痕,是中国人民百年记忆中最惨痛的一页。
    揭开伤疤,不是因为中国人民愿意回顾这一段伤心史,更不是中国人民不渴望和平,而是现实中有太多事实,让我们无法平静!日本社会的右倾化,日本右翼势力对中国台湾问题的染指,以及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纠葛等等,令中国人民又回忆起过去的伤痛,感受到东亚上空正在升起的一片阴影。本书将对这些疑问进行分析,以引起世人的警惕!
    “重温这一段残酷历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那单纯而脆弱的心灵,多一份坚强,多一份凝重,如同在铁的刀片上,多凝一层钢,那么在未来,不管再发生什么,他们都能有一种坚强。”
展开
精彩书摘
    中日第一次海战
    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一直是日本窥伺大陆的必争之地,以朝鲜半岛为桥梁
    ,日本把触角伸人中国大地。中日第一次海战,就发生在朝鲜的白江口上。
    朝鲜半岛自4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局
    面。三国之间互相争斗。此消彼长,一直持续到公元7世纪。在此期间,三
    国各自投靠中日两国以为依恃。当时的中国处于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
    与东罗马帝国并雄于世。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东亚诸国,唐朝采用非武力的怀
    柔政策;对朝鲜半岛三国的争斗,多以平等相待,进行调和。高句丽南侵时
    ,新罗和百济便来求助,唐朝派帝使赴高句丽劝解,使其主动与新罗、百济
    议和;新罗与百济发生纠纷时,唐太宗亲自写信给百济王,要他摒弃前嫌与
    新罗修好……只有在调解无效时,唐朝才被迫动用武力。
    公元643年,高句丽权臣盖苏文断然拒绝唐朝的调解,使朝鲜半岛和平
    中断,唐朝于公元645年派兵东征高句丽,力图用支持弱者、抵御强者的手
    段来维持朝鲜半岛的势力均衡。唐朝和新罗结盟,大军所到,所向披靡,战
    胜了高句丽。日本对发生在身旁的战事极为关注,它积极介入朝鲜半岛,想
    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以一个活跃的大国角色与唐朝较量。这是日本对中国
    的初试牛刀。从此拉开了中日第一次海战的序幕。
    在这次战争中,日本站在百济和高句丽一方,挑战中国和新罗这一方。
    在朝鲜三国中,百济的关系与日本最近。公元659年,百济在日本的支
    持下进攻新罗,新罗几乎亡国,便求援于唐朝。唐朝决定抗日援朝,著名的
    中朝关系“唇亡齿寒”说,就是唐高宗在此时提出的。于是唐朝大将苏定文
    率军13万东征百济,新罗派5万精兵接应。唐新联军迅速进击,百济大败,
    百济王义慈和王室成为俘虏。义慈的儿子逃脱后召集残军,向日求援。日本
    得到这个与大唐较量的机会,朝野上下异常亢奋,当时在位的女天皇赶赴九
    州,欲亲自指挥与大唐的战争,不料在途中病故而亡,日军遂止步不前。
    过了几年后,百济的国力已经处于绝对的弱势,日本决定支援百济复国
    。公元662年1月,日本这个物资贫乏的小国,竟决定以矢10万、丝500斤、
    绵1000斤、布1000匹、苇1000张、稻种3000斛支援百济。5月,日本派出船
    师数百艘抵达百济。663年8月,又有万余名日军登陆朝鲜半岛南端的白江口
    (今朝鲜锦江下游),遭遇了大唐和新罗的水军。
    当时日本参战船只达400余艘,而新罗和唐朝的战船只有170余艘,于是
    日本人气焰嚣张,颇为轻视大唐水师。日本军团放言:“此一役或可让中国
    军知天朝神威。”
    但是在第一日的水战中,两军战船相撞时,日本的竹木船大多不敌唐军
    的松木巨船,而且持兵器相战时,倭刀虽利,却难敌唐军的长矛勾枪,结果
    日本方面伤亡惨重。第二日再战时,唐朝和新罗的船阵中突发火箭,日本海
    军猝不及防,400多艘战船尽皆焚毁,兵卒在船上奔突号叫,跌撞践踏,大
    部分士兵掉入滚滚江水中溺水而亡,未死的日本残军都跪在岸边向唐军投降
    。中国军队船坚刃利,以少胜多,士气如虹。百济国也随着日本船队的覆灭
    而彻底灭亡。于是,新罗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
    日本白江口海战的惨败,大出以天智天皇为首的贵族集团的意料。精神
    上由信心百倍与唐抗衡的亢奋状态,一下子坠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战争结
    束后,唐朝的一举一动,都会使日本贵族集团感到惊恐,生怕大军压境,危
    及列岛的安全。公元664年5月,唐朝派出朝散大夫出使日本,唐朝使节离开
    日本后,天智天皇便下令在沿岸或近海岛屿上设立烽火台,并建造防御工事
    ,以防唐军的到来。到了669年,盛传唐朝将出兵,日本朝廷一方面派出使
    节探听虚实,另一方面加固防御工事。天智天皇竟然在惶恐中积忧成疾而死
    。
    白江口海战的惨败,使日本意识到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甚至
    宗教等方面全面落后于大唐。失败乃早已注定,如果不加紧学习、追赶,恐
    怕永无出头之日,料不定哪一日就要像其他诸国那样对彼岸的大陆帝国俯首
    称臣了。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中日之间的百年较量
引言 日本,为什么不忏悔?
第一章 梦想长大的岛国
1.探究日本人
2.中日第一次海战
3.一个尚武的民族
4.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第二章  甲午战争。中国何以惨败?
1.明治维新:日本命运的转折点
2.审视中日甲午战争
3.甲午海战百年祭
第三章 追溯“九一八事变”
1.蒋介石的小算盘
2.1931年,日本在东北冒险
第四章  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
1.中国军队的全面抗战
2.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
3.向全体中国抗日军人致敬!
第五章  战争:日本无法回避的话题
1.被愚弄的日本国民
2.“菊与刀”的国度
3.再看日本人

第二编 日本,在大国路上越走越远
引 言 日本“右翼”仍不死心
第六章  撕开靖国神社的“画皮”
1.所谓靖国神社
2.军国主义的危险信号
3.冯锦华:“中国人有抗议的权利!”
第七章  右翼势力:日本的现行“纳粹”
1.目击日本“右翼势力”
2.何日“清风自来”?
3.谁在为“右翼”撑腰?
第八章  蒙羞的“教科书”
1.无耻教科书的背后
2.日本的“撒谎教育”
3.日本人如何“雪耻”
第九章  钓鱼岛:中日关系的晴雨表
1.一颗东海上的璀璨明珠
2.日本在四面出击
第十章  警惕日本与“台独”的暧昧关系
1.日本的“台湾情结”
2.自虐的“台独”势力

第三编 中国,在和平中崛起
引 言 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
第十一章  对日索赔,并非中国出尔反尔
1.中国民间有权要求受害赔偿
2.日本必须承担国际人道赔偿责任
第十二章  中国不能再输
1.日本如何起家?
2.“爱你的敌人!”
3.中国的潜力有多大?
尾声 军国主义:日本挥之不去的幽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