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北京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如同新中国建立时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局面一样,新中国外交同样面临着艰巨的创业任务。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副部长王稼祥、李克农、章汉夫。外交部成立了,但驻外大使除王稼祥赴莫斯科赴任外,其余驻外大使均为空缺。
周恩来急电召回依然在各地征战的将军们。征尘未洗的将军们奉命进京时,他们中的许多人没穿过西装,没吃过西餐,也不懂外语,更不用说外交礼仪了。一次,某国驻华大使到勤政殿向毛泽东递交国书,周恩来事先让这些将军大使躲在接见大厅后面的小屋子里,用铅笔在窗纸上扎出小洞偷偷观看。周恩来对他们说,这叫“窗下学礼”。
新中国第一批15位驻外大使中有11位将军,他们因此被称为“将军大使”。
从此,新中国外交家们开始了他们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外交征程。
从建国初到70年代末,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封锁,抵制大国沙文主义的威逼,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审时度势,及时进行战略调整,为中国谋求有利的战略地位。
70年代末,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他洞察了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创立和平的外交环境;同时,在国内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竭力推行改革,使中国的经济开始腾飞。
而今天的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强大、稳定、开放、繁荣。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经贸关系和文化交流,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广泛的影响。
要谈新中国50年外交,当然离不开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在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该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前后的100多年的巨大反差中,又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较量?
北京东城区外交部街31号,这个饱经风霜的院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诞生地。这里曾是晚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也曾是北洋政府外交部的旧址,在这里,中国经历了签署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也正是在这里,中国人目睹了战争重创后新中国外交的诞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