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资金、信息、人员(部分的)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以合理配置。全球化之所以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长足进步,离不开技术的快速进步,离不开良好的国际政治与安全环境。从总体上看,这些支撑全球化的有利因素并未根本改变。
全球化在经过后冷战时期高歌猛进的十年之后,目前步入了消化、调整、深化的阶段。在未来五至十年中,全球化是否能够继续推进,取决于主要国家能否有效地开展合作,协调政策,取决于它们能否克服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取决于它们能否有效地解决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一句话,如何创造出适应全球化新现实的有效治理模式,决定着全球化的前途与命运。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认为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不可逆转的观点,显然是盲目乐观了。
展开
全球化在经过后冷战时期高歌猛进的十年之后, 目前步入了消化、调整、深化的阶段。在未来五至十年中,全球化是否能够继续推进,取决于主要国家能否有效地开展合作,协调政策,取决于它们能否克服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取决于它们能否有效地解决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一句话,如何创造出适应全球化新现实的有效治理模式,决定着全球化的前途与命运。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认为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不可逆转的观点,显然是盲目乐观了。
一、全球化的动力依然存在,主流没有逆转
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资金、信息、人员(部分的)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以合理配置。全球化之所以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长足进步,离不开技术的快速进步,离不开良好的国际政治与安全环境。从总体上看,这些支撑全球化的有利因素并未根本改变。这些因素包括:
通信和运输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全球经济活动的成本,把世界各个角落连在一起,各国彼此之间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虽然近几年“新经济”概念股遭受重创,但是技术创新与进步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势头。一般预计,互联网的速度将更快,卫星通讯将更加发达,海运和空运的成本将变得更低,技术产品的普及也将大大加快。
全球市场经济的观念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跨国贸易和投资活动依然活跃。全球经济活动的制度基础得到了加强,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规范经济活动的作用显著强化,不仅限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活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均纳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管辖范围。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政策协调的一些基本机制,如国际货币组织、世界银行、OECD、G--8高峰会依然发挥作用。
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明显加快,与全球化的发展齐头并进。继欧元启动之后,欧盟的扩张进程大大加快了。4月中旬,在希腊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立陶宛等10个国家首脑正式签字入盟,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届时欧盟成员将达到25个。俄罗斯政府也确定了在适当时机加入欧盟的计划。看到联合欧洲的挑战,美国加紧了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 同时加强与东亚国家签署自白贸易区的努力,美国与新加坡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区协议是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一体化对全球化是祸是福,专家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但是,笔者认为,美欧之间的竞争基本是良性的,对于推动全球化是有利的,美国官员也称美欧竞争为“竞争性的自由主义”的竞争。随着东盟与中国决定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东亚一体化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了。从全球范围看,美、欧、亚三大区域之间的战略对话与政策协调,有可能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力。
全球化发展的国际政治与安全环境基本没有改变。冷战的结束消除了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对立,为全球经济的整合铺平了道路。目前,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格局没有改变,美欧尽管在伊拉克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但是,这一分歧显然不足以破坏跨大西洋经济政治合作的大局。究其原因,美欧经济早巳形成“牵一发动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网;此外,欧盟无力挑战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