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4216X
  • 作      者:
    蔡勤禹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是勤禹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作为他的联系导师,我想就本书的意义和特点推荐给读者。华洋义赈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是联系国家和个体之间的社会中间层,是缓解社会问题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事业,也是全社会应予关注和推动的事业,学术界对此尽管有所研究,但仍嫌薄弱。所以选取民国时期的一个救灾组织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不仅对于拓宽民国社会史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当代中国非营利部门的成长及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又具有借鉴意义。作为一部脱胎于博士后研究报告的专著,我认为该书达到了这一目标。具体而言,本书出版具有以下学术价值和科学意义:(一)以往对华洋义赈会的研究,或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或从农村合作的一种示范,或从赈灾救荒等视角立论,而本书首次从社会变迁视角出发,结合近代中国集权衰落趋势和现代化开展过程,全面探讨该组织生成与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心理等生态环境,并就现代化进程中民间组织成长的机遇与面临的困难作了细致分析。这是一种突破,对该组织的研究和相关组织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二)由于在研究视野上的突破,作者从容地从组织模式入手,深刻剖析华洋义赈会的组织架构、权力分配、总分会互动与自律机制,揭示出该会不再是传统慈善组织,而已演进为具有现代组织属性的民间组织。这是对华洋义赈会研究的一种新说,有较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三)从社会自组织角度出发,考析华洋义赈会与政府的关系,检讨在“强国家、弱社会”情势下,社会自组织与国家互动方式及状况,并得出令人深思的结论。这在同一题目的研究中,是一个尝试和突破。(四)通过对华洋义赈会全面地分析考察,得出以下结论:在政府主导现代化过程中,民间组织可以通过边缘替代,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管理,从而成为现代化的一股强力。在当今中国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现代化,政府如何放手民间组织,又如何利用民间组织等现实性问题,该书具有实质性的借鉴与指导意义。<br>    该书20多万言,引证资料十分弘富。据我所知,勤禹三去南京,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浩如烟海的原始文献中,拂尘遍览,不放过任何有用资料,摘抄了近10万字卡片。又数月浸泡于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室,尽可能多地搜集华洋义赈会年报、会刊、宣传册及其他资料和当时报刊及相关的理论著作与研究论著。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研究精神,保障了该书严谨扎实的学术价值,也显现了作者潜心学术的勤苦与执着。<br>    该书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以往在同一领域所采用的单一的历史学实证方法,吸收了政治学的合法性理论、治理理论以及社会学的互动论、社会控制论、社会资本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概念,并将上述方法贴切自然地融会于研究之中,没有生拉硬扯、矫揉造作之感。而且在文字表达上,简约明快,于朴实无华的言语中将道理娓娓道来,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故。<br>    可以说,本书是一部思路科学、切实、清晰,结构合理、有效,视角新颖独特,且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前沿性的研究专著,是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领域的一项有意义的学术成果。
展开
目录
导言<br>第一章 华洋义赈会兴起的经济社会环境<br>第一节 近代经济的产生与发展<br>一、国家资本主义经济<br>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r>第二节 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br>一、买办<br>二、绅商<br>三、工商业者<br>四、新知识群体<br>第三节 社会思潮的激荡<br>一、国家起源的社会学说与自治思潮<br>二、合群结社思潮<br>第四节 传教士与救济新理念的传播<br>第二章 华洋义赈会演变与合法性获得<br>第一节 事业的合法性<br>一、灾荒危机<br>二、政府软化<br>第二节 华洋义赈会的成立与演变<br>一、渊源<br>二、缘起<br>三、创办<br>四、发展<br>五、顿挫<br>六、复会与终结<br>第三节 其他合法性的获得<br>一、组织定位<br>二、名流参与<br>三、寻求法律保护<br>第三章 华洋义赈会治理结构<br>第一节 组织制度<br>一、会员制<br>二、机构设置<br>第二节 组织架构与运作<br>一、类科层化的层级结构<br>二、组织运作<br>三、分会组织架构<br>四、分会与总会互动<br>第三节 自律机制<br>一、人事管理制度<br>二、财务管理制度<br>三、监察制度<br>第四章 经费筹集与使用<br>第一节 国内募捐<br>一、大众公共意识的唤起<br>二、募捐形式<br>三、制约公众捐赠因素<br>第二节 海外捐募<br>一、来自美国公众的捐款<br>二、他国公众捐助<br>三、华侨捐赠<br>第三节 经费使用<br>第五章 防救结合,以防为主<br>第一节 救灾程序与规则<br>一、成灾标准<br>二、灾情调查<br>三、查户须知<br>四、放赈办法<br>第二节 建设救灾<br>一、救灾方式的转变<br>二、新原则表述<br>三、以工代赈<br>四、工赈项目分析<br>五、贷款掘井<br>六、防灾试验<br>第六章 合作制度试验与推广<br>第一节 农村经济问题与合作思潮兴起<br>一、农村经济问题<br>二、合作思潮的兴起<br>第二节 合作制度试点<br>一、合作类型选择<br>二、在河北试点<br>三、合作社组织系统<br>四、合作社放款<br>第三节 合作制度推广<br>一、办理皖赣湘鄂农赈<br>二、推动陕川合作事业<br>三、成绩与问题<br>第七章 华洋义赈会与民国政府<br>第一节 国家让渡与介入<br>一、无奈地让渡<br>二、政府权威重建与强力介入<br>三、经济补助与政策优惠<br>第二节 组织反应<br>一、协助与合作<br>二、矛盾与冲突<br>余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间组织<br>参考文献<br>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