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青少年极端犯罪和非正常死亡案例剖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1434573
  • 作      者:
    罗大华[等]主编
  • 出 版 社 :
    群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的70%到80%,另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五年有25—30万人死于自杀,有200多万人自杀未遂,在15—34岁的青少年中,自杀成为首位死因。
  本书汇编了马加爵事件、周一超事件、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等多起青少年极端犯罪和自杀行为案例,一批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针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和自杀行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对教育主管部门、青少年问题研究者、学校和家长都有很好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我们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共同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就像80多年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呼声:“救救孩子!”
展开
内容介绍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青少年极端犯罪和非正常死亡案例剖析》选择了有关青少年极端犯罪和非正常死亡的一些典型案例,对每类案例进行概述、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每个案例有吸引人的小标题,如当爱情不再的时候——感情受挫杀人案等,并对极端犯罪和非正常死亡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
展开
精彩书摘
  专家点评
  我认为马加爵在作案时心理是完全正常的,作案过程很理性,设计也很
  周密,不属于情绪疯狂的冲动型犯罪,应该说有着某种内在的心理动机。这
  个动机问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他的性格问题。我认为他在性格方面一
  定存在着障碍和缺陷。这个障碍缺陷和他的犯罪类型是相关的。马加爵是一
  个心胸狭窄的人,他的内向和封闭以及他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实际上就是
  他潜在的自卑在作怪。第二个就是他成长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我们不能否认
  他有自身的心理问题,但也有外部的问题。
  我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
  非真实的问题起点。如果以这种归因解释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很容易以“一
  般的社会理由”遮掩“个性中的问题”,进而误导人们对于马加爵犯罪心理
  原因中重要因素的判断。
  应该说马加爵是有贫困背景的。马加爵能够代表那些家里没背景,完全
  靠自己和只能靠自己的那批人。但是他的贫困背。景和他杀人没有任何必然
  联系。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马加爵自己也讲了,
  是他做人的失败。马家爵的贫困现状是显而易见的,由贫穷导致自卑,由自
  卑导致自尊,当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时,人就可能会疯狂地报复,这是一条
  很明显的思路。
  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
  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
  式与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此外,他对人生和生命充满着疑问
  ,这种疑问从他中学时代就已出现,从那时起直至他杀人那一天,都没有人
  真正地给他一个解答。他一直认为早死一百年,晚死一百年都是一样的。直
  到逃亡期间,他才可能明白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所以马加爵对
  人生意义的看法,是最终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四条生命的本质原因,这是
  马加爵犯罪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李玫瑾
  我把马加爵当成一个“想看海的孩子”。
  如果说马加爵是一个从固步自封最终走到自我窒息的孩子,是不客观的
  。当他发现了自己身上这一致命的缺陷——“心理闭锁”——之后,曾经尝
  试着使自己从自我中走出来,他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不只是向往,而且他确
  实去做了。
  马加爵一生中有两次“逃亡”。第一次是在他上中学时,在一次会考之
  后,他便突然消失了。几天后他因露宿街头,被贵港市警察收容。那是他生
  平头一次走到家乡之外的地方,他的愿望是去看海。
  他的家一贫如洗,父母靠为他人熨衣服维持生计,积攒他的学费。马加
  爵在大学并不积极申请助学贷款,他顽强地护卫着他那陈旧衣衫遮蔽下的敏
  感的心。自卑与自负,像一对精灵拼力扭曲着马加爵的灵魂。
  马加爵一定熟谙自己的心灵,一定对自己僵化、冰冷、固执的个性深恶
  痛绝。当大学的同学们在自然的交往中排遣郁闷、赢得欢愉的时刻,没有想
  到一个孤寂的灵魂正在默默地销蚀和变异着。在健康的世界里,人们可以容
  忍和化解的不如意,一句玩笑,一句嘲讽,在马加爵的心中却被无限地放大
  ,演化成莫名的敌意和仇恨。黑色的心理垃圾在他的心中积攒着,直至那一
  天化作无法自制的兽欲冲动。在三天时间里,他像“计件作业”一样,依次
  用锤子砸死了四个他最要好的同学。在马加爵的心中,除了“我”——马加
  爵,其他人都属于“他们”——那个轻视、忽视或藐视他的群体。马加爵泄
  恨的对象是象征性的,那四位受害者不过是他所仇视的群体中随机采集的样
  本。
  马加爵衣衫褴褛、形容枯槁,他坐在三亚的马路边,面对大海。恋海情
  结驱使着他到天涯海角来完成他看海的夙愿,如果这最后一次逃亡,真能使
  他的心灵在大海的面前得到洗礼,对他自己而言,无疑还是幸运的(尽管这
  一切对于受害者来说已经太晚了)。
  社交恐惧症以及社交困难,使得马加爵冲破自我的企图破灭了。从那时
  起,我们就看到了真实的马加爵——那个被狭促的自我束缚着的马加爵,他
  被自己所编织的绳索勒死了。只不过他除了毁灭自己,还用最后一把火烧毁
  了其他四条生命。
  人是要服从限制的。就像迪尔海姆所说的那样:这种限制是我们的幸福
  与道德健康的一个条件。事实是,人是在一种明确的、有限的环境中走人生
  活的,而不管它怎样延伸;他全部生命活动的目的,就是适应这个环境,或
  者使这个环境适应他的需求。马加爵没有能适应这个环境,也没有改造出一
  个使自己得以适应的环境。——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皮艺军
展开
目录
序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罗大华  皮艺军(1)
上篇  直击青少年极端犯罪行为
人文生态话题:孩子们会拥有怎样的未来——青少年犯罪研究专家皮艺军教授访谈录/(3)
第一章  “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加爵”——“马加爵事件”专题/(11)
第二章  “是乙肝病毒还是社会病毒?”——“周一超事件”专题/(22)
第三章  “在网络中沉迷,在网络中毁灭”——网络游戏恶性案例/(32)
第四章  “母与子,谁之过?”——灭绝人伦案例/(41)
第五章  “同学相残何太急”——校园恶性暴力案例/(57)
第六章    “1+1+1>3!!!”——少年团伙暴力案例/(70)
第七章  “撒旦的幽灵”——恶性暴力杀人案例/(82)
第八章  “当爱情不再的时候”——感情受挫致杀人案例/(97)
第九章  中国留学生极端犯罪备忘录/(105)
中篇  透视青少年非正常死亡行为
自杀与生命意识——心理咨询专家马建青教授访谈录/(129)
第十章  “校园里的悲歌”——校园自杀事件…………………(136)
第十一章  “谁造成了压力?”——压力过大导致自杀事件……(155)
第十二章  “集体自杀之惑”——集体自杀事件………………(169)
第十三章  “踏上爱的不归路”——情感问题导致自杀事件……(176)
第十四章  “每个生命的消失都有原因”——情绪性自杀事件……………(182)
下篇  青少年犯罪和自杀预防措施
呼唤建立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犯罪心理研究专家李玫瑾教授访谈录/(197)
第十五章  如何避免青少年走上犯罪和自杀之路/(205)
第十六章  青少年犯罪预防和干预措施/(217)
第十七章  青少年自杀预防和干预措施/(235)
附  录
附录一:部分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机构/(252)
附录二:相关青少年工作法律法规文件/(257)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节录)  /(257)
2.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l一2010年)(节录)/(264)
3.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6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72)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80)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9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