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解读营口模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908449
  • 作      者:
    曹晓峰,张铁民,於锡顺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解读营口模式》是1990年代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营口卷》的衔接和延续。《解读营口模式》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在1989-2003年15年间营口市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重点解读了1990年代中后期营口市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放思想推动发展思路创新,在辽宁率先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使营口的经济逐步摆脱困境,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形成了推进市场化改革和走向振兴的成功范例——营口模式。
    《解读营口模式》是一部跨学科实证研究学术性著作不仅对决策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社会科学学科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
内容介绍
    《营口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2004年3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批准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经济社会追踪调查》的子课题。这次追踪调查是1989年《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营口市调查》的延续,所形成的著作在时间和内容上与1992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营口卷》可以衔接。
    《解读营口模式》以1989~2003年的15年间,营口市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社会各个主要层面的巨大变化作为时空坐标,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营口市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所遇到的问题,并从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其前因后果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内在规律。15年,与中国数千年历史相比较只是短暂一瞬,但从中国社会变迁来看却是翻天覆地变化的15年,不仅在经济领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而且在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乃至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生活方式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更迭。营口市15年间的改革发展历程在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回顾和总结营口市取得的历史性变化,有助于进一步加深社会各界对辽宁省省情的认识,可以为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和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经总课题组批准,在中共营口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抽调了14名从事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研究的骨干,组成了营口市情调查组,于2004年6月开始对1989年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营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采取文献法与统计法相结合、全面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抽样调查与个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在调查中对上次调查的一些重要方面和内容有所交代,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既注意了与上次调查的衔接,又不拘泥于上次调查的框框,特别是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事物、新领域、新问题,尽量予以充分反映。最后写就了《解读营口模式》这部著作。
    《解读营口模式》的特点在于,把15年来营口市改革发展的实践置于中国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中来审视,梳理和剖析营口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城乡关系、区域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及其原因。15年中营口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经济开放度提高,地区财富积累等各个方面。营口的国民经济总量实现了跃升,生产总值1989年为38.58亿元,到2003年达到253.4亿元,增长了5.57倍,不变价格年均增长速度为14.23%。产业结构向着更加先进合理的方向健康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1990年的25∶50∶25,调整为2003年的11.92∶52.28∶35.8。营口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主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完善等方面。1989~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6元提高到7318元,增长4.44倍,年均递增12.86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02元提高到3561元,增长2.55倍,年均递增9.47 %。2003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 25.8万人,覆盖面达到100%。营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基本经验是什么?营口的结构调整是如何推进并取得成效的?营口是怎样以富民强市为主旨,使社会全体成员不断分享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解读营口模式》以生动的事实、翔实的数据和理性的思辨,予以清晰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
    《解读营口模式》的特点还在于,重点反映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营口的新变化及其典型经验,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围绕总结“营口模式”进行的。营口作为辽宁第二大港口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增长、衰退和再次复兴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以区域性经济衰退为特征的“东北现象”在营口也有突出的反映。中共“十五”大后,营口在陷入严重困境、基本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以解放思想推动发展思路创新,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主体和结构调整主体,创造条件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整体竞争力。在辽宁率先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施经营城市等方略,改革攻坚取得重大突破,确立起经济结构、体制与机制、对外开放、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新优势,使营口的经济逐步摆脱困境,实现了根本性转折,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从而以开创性的实践形成了辽宁老工业基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和走向振兴的成功范例——“营口模式”。“营口模式”可以概括为:全力突破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体制市场化、企业民营化,以体制改革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振兴。“营口模式”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产物,“营口模式”的实质是“国活民兴”的双赢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营口模式”耀眼的闪光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营口模式”鲜明的特色。
    《解读营口模式》的特点也在于在对营口15年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的制定及实施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营口经济社会发展前景进行了前瞻性预测和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思路和对策建议。营口的自然条件与人文脉络、产业基础、开放环境等优势条件已成为营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点和源泉,蕴含着营口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随着营口在辽宁乃至东北的经济战略地位的逐步提升,营口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的调整扩张中,产业分工和城市分工将得到更大的增长空间,港口城市的功能将得到更充分发挥。《解读营口模式》提出未来营口应定位于以港口为平台的区域中心城市,要以结构调整和总量扩张为主线,构筑以港口经济为特色的新型产业体系。要用建设好港口来推动“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实现发展新兴产业和城市扩张同步推进,力争在不远的将来使营口发育成为沈大经济带又一重要的中心城市。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综  述
引言:营口市的基本概况
第一章  经济发展的历程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二节  推动改革的思想解放历程及产生的积极效应
第三节  改革成功的正确选择:“营口模式”
第四节  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及对经济全面振兴的展望
第二章  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第二节  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人口构成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调节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的途径和对策
第三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二节  环境建设与环境污染的整治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任务和对策
第四章  经营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设
第一节  经营城市理念的确立与实施
第二节  跨越式发展的城市建设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五章  以港口为依托的开发区建设
第一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优势
第三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
第四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六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程度及展望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二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差距
第三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对策

第二篇  经济篇
第七章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调整情况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背景和形式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第八章  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变轨迹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评价及调整成效
第三节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差距及展望
第九章  对外开放的扩大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成就评价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1989年以来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第二节  各类消费品市场发展的进程与特点
第三节  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的进程与特点
第十一章  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农村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节  农村经济增长析因
第三节  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第十二章  工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工业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变化特点
第二节  工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掣肘因素
第三节  工业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与对策
第十三章  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第三产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  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主要行业的增加值及从业人员的增长情况
第四节  第三产业各行业优劣势的比较及发展定位
第五节  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第十四章  财政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节  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第二节  财政经济运行变化析因
第三节  财政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篇  社会篇
第十五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阶层基本状况
第二节  社会职业流动对阶层变化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特征
第四节  社会各阶层协调发展的对策
第十六章  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一节  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显著提高
第二节  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极大改善
第三节  居民生活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
第十七章  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全
第三节  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
第十八章  劳动就业与农民工
第一节  劳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第二节  促进劳动就业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劳动就业面临的形势、问题和对策
第四节  农民工状况分析
第十九章  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第一节  社会治安状况及特点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果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二十章  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一章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第一节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二节  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医疗卫生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壮大

第四篇  政治篇
第二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第一节  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节  党的队伍建设
第四节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第五节  党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第二十三章  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
第一节  行政机构改革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
第三节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节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建议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政治协商制度的健全
第三节  群众团体的发展
第四节  民主决策机制的完善
第五节  基层民主制度的健全
第六节  法制建设的加强
第七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对策
第二十五章  社区建设
第一节  居民委员会的改革和社区组织的建立
第二节  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三节  社区建设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  推进社区建设的对策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