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儿童福利社会化重构:「昆明模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2301890
  • 作      者:
    王彦斌, 赵锦云主撰
  • 出 版 社 :
    社会科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彦斌,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博士;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社会学教学,社会学理论及其相关应用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等研究项目10余项。在各类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或被转载社会学方面及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代表性著作为《管理中的组织认同》(人民出版社)。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组织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公共管理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儿童福利社会化重构:昆明模式》在对“昆明模式”家庭寄养养育方式的研究中提出三个关键词:“失依儿童”、“个人社会化”和“福利社会化”,认为目前昆明市儿童福利院所采用的家庭寄养养育方式,是使失依儿童能够在社会中有所“依”的一种社会方式,并认为在这种养育模式中,失依儿童的两个“社会化”实现了有效的契合。《儿童福利社会化重构:昆明模式》的内容贯穿着这样的思路:寻求理论依据和实践的必然性,总结“昆明模式”的实践过程,从一般意义探索“昆明模式”农村家庭寄养特点及其机制。从中能使更多关心家庭寄养养育模式的人看到“昆明模式”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家庭寄养是一种由社会儿童福利机构.以一定的手续帮助“失依儿童”进入那些愿意为他们提供家庭责任的家庭实施养育的方式。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对家庭寄养这一新的失依儿童养育方式的管理与运作做了多种探索,形成本土化的“昆明模式”运作机制。
    《儿童福利社会化重构:昆明模式》在对“昆明模式”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三个关键词:“失依儿童”、“人的社会化”和“福利社会化”,认为目前昆明市儿童福利院所采用的家庭寄养养育方式,正是使失依儿童能够在社会中有所“依”的一种社会方式,并认为在这种养育模式中,失依儿童的两个“社会化”实现了有效的契合。
    《儿童福利社会化重构:昆明模式》的内容贯
展开
目录
绪论  失依儿童与家庭寄养及其“昆明模式”
第一编  失依儿童两个“社会化”的理论及其必然性
第一章  失依儿童社会化与福利社会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个人的社会化与福利社会化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失依儿童福利社会化实施的实践
第二章  家庭寄养是实现失依儿童两个“社会化”有效契合的必然途径
第一节  社会化是社会人形成的基本途径和有效途径
第二节  家庭寄养是实现失依儿童福利社会化的必然途径
第二编  “昆明模式”家庭寄养的实践与分析
第三章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工作的拓展与转换
第一节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由院舍养育到家庭寄养的工作转换
第四章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家庭寄养点社区状况及被寄养儿童的分布
第二节  被寄养儿童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寄养家庭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  家庭寄养的管理
第五节  家庭寄养工作的社会支持
第五章  “昆明模式”家庭寄养中的失依儿童身心发展分析
第一节  家庭寄养对失依儿童认知表现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家庭寄养对失依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家庭寄养对失依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家庭寄养对失依儿童社会交往以及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当前家庭寄养实施的效果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第六章  “昆明模式”家庭寄养中的寄养家长态度与行为分析
第一节  寄养家长对家庭寄养的认识
第二节  寄养家长对失依儿童的态度与行为
第三节  关于寄养家长态度与行为表现的初步结论
第七章  “昆明模式”家庭寄养工作个案分析
第一节  被寄养儿童个案分析
第二节  寄养家庭个案分析
第三节  寄养社区个案分析
第八章  寄养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变化
第一节  失依儿童与寄养家庭的适应与调整
第二节  儿童福利院与寄养家庭的适应与调整
第三节  儿童福利院与寄养社区的相互支持与促进
第四节  “昆明模式”的特点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第三编  “昆明模式”的一般化意义
第九章  家庭寄养养育模式的管理控制机制
第一节  家庭寄养管理控制机制建立的依据和管理控制关系
第二节  家庭寄养养育模式管理控制机制的手段
第三节  家庭寄养养育模式管理控制机制的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