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02年考研政治理论复习导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0030890
  • 作      者:
    李淮春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均系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政治理论专家,公认权威,依据新教材,阐述透彻,全面精准,各章附有精编习题,巩固复习,把握理论重点。
  权威 全面 实用
  权威名家全新编写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淮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哲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著有多部哲学教材和学术专著,具有多年辅导考研的丰富经验,所主编的考研辅导图书在历届考生中具有极大影响力。
展开
内容介绍
  2011年《考研政治理论复习导本》(以下简称《导本》)的辅导内容包括高校政治理论课五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除导论外,《导本》按五门课程章节顺序,共分为五编:第一编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第二编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及所取得重大理论成果;第三编为“中国近现代史揽要”,阐述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难探索的历史,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伟大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并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使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逐步变成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第四编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介绍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阐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五编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概要”,介绍了当代世界的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状况和趋势,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中国应对当代世界发展变化提出的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和思想。
  本书虽然分为五编,但五部分却是一个有机的思想整体。第一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第二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理论上是彼此相通、内在统一的,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三编“中国近现代史揽要”,再现了近现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矛盾,展示了由此决定的中国必然经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过程,同时,又以历史的社会实践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强大威力。第四编和第五编,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阐述,以及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要点的分析,也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应该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同时,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从而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还可以为人所掌握,而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以,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摆到重要的位置。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所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人手。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从而丧失了生活资料的来源,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如前所述,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劳动力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劳动者出卖的不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而是自己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而且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逐次出卖的。所有制,一般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对于所有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现经济关系的所有制或者说是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另一种是表现法律关系的所有制或者说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
  作为生产关系理论表现的所有制是指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事实上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来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通过人对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而体现出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并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还是历史的,即它的形式会随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作为表现法律关系的所有制是一种财产关系的所有制。这是因为所有制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一种权利关系,即对占有物(生产资料)具有一种排他性的任意支配的权利。在阶级社会,这种权利关系会由一整套成文的规章制度来维护;从而具有法律的形式,表现为由法律规定的财产所有权。所有制一旦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就成为一种排他性权利,它强制规定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界限,直接影响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实际利用及其与劳动者的关系。
  所有制与所有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分二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作为经济关系的所有制,体现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中的相互关系,是一个经济范畴,是现实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作为法律关系的所有制,即财产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是一个法学范畴,体现一种意志关系和法的关系。第二,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前提,只要有生产就必然有生产资料的某种占有关系,法律上的财产权是以后才产生的。也就是说,先有经济上的占有关系,后有法律上的财产关系;先有经济上的所有制,后有法律上的所有权。第三,经济上的所有制是法律上的所有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作为生产关系居于基础的地位,法律上的财产关系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而不是所有权决定着所有制。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相反,所有权作为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意志关系或法的关系,它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决定的。第四,所有制作为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占有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研究法的关系,不研究作为法律规定的财产所有权制度。
  (4)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所有制归根到底体现了经济利益关系。所有者总是生产中的利益主体,是生产利益的享有者。我们说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意味着所有者对客观物质生产条件即生产资料的占有,对劳动产品的占有,甚至对主观生产条件即人的劳动能力的占有。历史上的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剥削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形式不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同。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的人身和劳动成果,’奴隶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剥削者对被剥削者的完全人身占有为基础的。是基于劳动者在法律上的完全的人身自由。正因为如此,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取得了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在这里,生产资料和货币采取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自由、平等、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具体劳动转移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以及抽象劳动形成新的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这是简单商品经济的情况.
  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但与简单商品生产不同,它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剩余价值即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它也有两重性:一方面仍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但由于生产关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取得了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工人是在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的监督管理下,为资本家的利益而劳动;第二,工人的劳动成果即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过程
  价值增值即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复习的重点。
  必须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才能科学地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
  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有两个作用:第一,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第二,把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则形成新的价值,其中包括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生产商品的过程,不仅是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而且还是价值增值的过程。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这是因为土人的工作日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内进行的必要劳动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内进行的剩余劳动生产㈩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这样被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展开
目录
导论 政治理论复习的目标和方法
一、复习的目标及其要求
二、全面把握,系统理解
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四、学以致用,重中之重
五、改善知识结构,扩展思维空间
六、把握题型特点,勤思考,多练习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三编 中国近现代史揽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四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五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概要
一、知识点
(一)两极格局解体
(二)世界多极化
(三)经济全球化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
(五)综合国力竞争
(六)大国关系
(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八)地区热点问题
(九)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十)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十一)南北关系
(十二)南南合作
(十三)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十四)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二、实战操作练习
三、复习思考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