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策科学论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5857045
  • 作      者:
    孙效良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效良,1933年6月生,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机械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家体改委司长、专职委员。曾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客座教授。曾当选为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展开
内容介绍
    如何研究政策科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先把国外有关政策科学的研究成果搬过来,再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和吸收。二是把重点放在研究我国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制定正确政策的经验和制定错误政策的教训上,从中抽象概括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同时借鉴国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使政策科学植根于实践的土壤中,贴近现实生活。这样,不仅便于理解,也便于应用。本书作者赞成第二种研究方法的。这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也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因此,这本书中大量引用并剖析了许多实例,以贯彻上述初衷。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政策和政策的功能
第一节 什么是政策
一、政策的词源考察
二、政策的本质
三、政策的定位
四、政策的定义
五、政策的结构
六、政策的分类
七、政策的载体
第二节 政策的功能

第二章 政策科学及政策科学的功能
第一节 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养士”和“参谋”制度的兴起
二、“思想库”的出现
三、政策科学的问世
第二节 政策科学的对象
第三节 政策科学的功能
第四节 政策科学的特点
一、政策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二、政策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三、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核心和重点
四、政策科学是处于发育阶段的一门科学

第三章 政策制定体系和政策科学的体系
第一节 政策制定体系
一、什么是政策制定体系
二、高质量政策体系的要求
第二节 政策科学的体系

第四章 政策研究
第一节 政策研究的主体定位
一、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多元的
二、政策研究机构应是政策研究主体的骨干力量
第二节 政策研究主体的素质要求
一、政策研究人员的素质要求
二、政策研究机构的素质要求
第三节 政策研究活动的规律
一、选定政策研究课题
二、进行社会调查
三、综合分析研究
四、研究成果的表达

第五章 政策决定
第一节 政策决定的主体定位和素质要求
一、政策决定的主体必须是单一的
二、政策决定主体的素质要求
第二节 政策决定的活动规律
一、建立政策决定的责任制度
二、政策决定应在多种政策建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
三、识别优劣,决定取舍
四、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
五、关于决策民主化的问题

第六章 政策组织实施
第一节 政策组织实施的主体定位与素质要求
一、政策组织实施的主体必须是单一的
二、政策组织实施主体的素质要求
第二节 政策组织实施的活动规律
一、正确理解政策
二、准确传递政策
三、因地、因时制宜
四、监管与控制
五、深入分析执行偏差的原因
六、尽可能减少环节 ,缩短链条

第七章 政策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
第一节 信息反馈的主体
第二节 信息反馈的活动规律
一、要尽量做到多渠道、少环节
二、多渠道中必须有一个为主
三、多渠道不能代替直接调查
四、反馈信息的输出
五、信息反馈在政策完善中的作用

第八章 政策评估
第一节 政策评估的主体定位
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内容和标准
一、政策正确性的评估
二、政策有效性的评估
三、政策负面效应的评估
四、政策成本的评估
第三节 政策评估的时机和难点
一、政策评估的时机
二、政策评估的难点和出路

第九章 政策制定中的方法问题
第一节 科学方法的地位、作用和方法论体系
一、科学方法的地位和作用
二、方法论的体系
第二节 哲学方法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一、端正思想认识
二、掌握基本原理
三、排除各种干扰
第三节 系统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整体性原理
二、相关性原理
三、有序性原理
四、动态性原理
第四节 政策科学的专门方法
一、政策分析方法
二、内容分析方法

第十章 政策创新
第一节 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政策创新
一、政策的稳定和变化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政策创新
第二节 政策创新的过程
一、发现新问题是政策创新的起点
二、探求新根源是政策创新的主体
三、总结新经验是政策创新的“原材料”
四、提出新政策是政策创新的结果
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
第四节 两种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
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二、直觉思维的内容和特点
三、灵感思维的内容和特点
四、两种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第五节 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把握有关思维学的知识
二、尽最大可能积累知识和经验
三、多思、多想、多提问题
四、提倡扩大和发散型思维方式
五、有意识地造成思维放松的环境
六、善于创造契机,捕捉灵感
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