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化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794663
  • 作      者:
    汪凤炎, 郑红著
  • 出 版 社 :
    曁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心理学(第3版)》主要有以下特点:现实性,理论性,系统性,创新性。
展开
作者简介
  汪凤炎,男,汉,1970年3月25日出生,籍贯江西景德镇,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化心理学(含中国心理学史)和教育心理学(侧重德育心理学)。在中国心理学史领域,首倡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出版国内第一本《中国文化心理学》著作(第一作者;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提高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在德育心理学领域,出版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著作——《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并在《德化的生活》(第一作者,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里初步建构出专门用于解释品德学习迁移现象的良知说。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文化心理学(第3版)》一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而成系统。全书共16章,就心理问题而言,包括中国人的社会化观、自我观、尚“和”心态、人情观、面子观、心理卫生观、心理测量观、军事观、文艺心理观、人格心理观、思维方式。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20世纪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怀疑到肯定、从分散自发到组织自觉,乃至最终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世纪!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成立之后,便陆续有10多位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先驱,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为数不多的论文。建国后的头3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种种原因,中国心理学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直至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著名心理学家潘菽、高觉敷的组织与学术带领下,逐步有领导有计划地展开了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当说,建国以来的后20年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头一个黄金时代。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事先避免失面子的做法
  这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事先声明性行为
  个体在预期失面子的行为将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为避免失面子通常采取这种做法:以声明在先的方式,解释或否认自己行为可能的不良后果。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体现出一个人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能使自己不丢面子。如在元旦文艺晚会上,在做“击鼓传花”的游戏时,假若“花”碰巧传到你手中,按游戏规则你需表演一个节目。这时,如果你想唱一首歌,为了不失面子,稳妥的做法一般是:先向听众做一个礼貌性的预先道歉,比如先说几句诸如“自己五音不全或没有音乐细胞,歌唱得不好,请勿见笑”之类的话,然后再表演节目,这样,。旦你真的唱不好,听众也只是善意地笑一笑而已;如果你唱得好,听众就会觉得你很谦虚。一句话,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不会丢面子。2.加强自我修养面子,说到底,实是指一个人才能的大小和品德的高低。一个人若能通过后天学习与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与品德,不但能避免丢面子行为的发生,而且还能增大自己的面子。所以,加强自我修养是一种能事先有效地避免丢面子的好做法。这种做法一般是:自己知道自己在某方面不足,于是事先就加强自我修养,练好“真本领”,以备不时之需。例如,为了不至于在迎新晚会上“丢脸”或“丢面子”,尽管你以前一向不爱唱歌,这时也可苦练一首歌曲,使之成为自己的“经典节目”。这样,一旦在迎新晚会上需要你表演一个节目的时候,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站起来为同学表演你的“经典节目”,自然会赢得同学的一片掌声。加强自我修养还是事后挽回面子与增加面子的有效做法,即通过提高自我修养(包括能力和人品等)来挽回或增加自己的面子。
展开
目录
第一版序一
第一版序二
第三版自序
第一章 走进中国文化心理学
一、什么是中国文化心理学
二、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
三、怎样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

第二章 中国人的社会化观
一、社会化的含义
二、社会化的理论
三、社会化的历程
四、余论

第三章 中国人的自我观
一、“我”的语义分析
二、“我”的内容
三、中国人的自我发展
四、中国人自我表现的特点
五、中西方自我的差异
六、对当代中国人培育具文化心理根基的健全自我的启示

第四章 中国人的尚“和”心态
一、“和”的语义分析
二、“和”的种类
三、尚“和”心态的表征
四、尚“和”心态的缘由
五、实现真正和谐人际关系的策略
六、对当代中国人正确看待“尚和心态”的启示
附:问卷

第五章 中国人的人情观
一、何谓“人情”
二、为什么重“人情”
三、“人情”的适用范围及人情的错位和泛化
四、人情运作的法则
五、人情压力
六、人情压力的消除机制
七、对当代中国人辩证看待“人情”的启示

第六章 中国人的脸面观
一、什么是“脸面”
二、为什么要讲“脸面”
三、“脸面”行为
四、“脸面”功夫
五、对当代中国人理性看待“脸面”的启示

第七章 中国人的孝道心理观
一、“孝”的语义分析
二、“孝”的表征
三、推崇孝道的文化历史背景
四、孝道的演化与异化
五、对当代中国人理性看待“孝道”的启示

第八章 中国人的迷信心理与对策
一、忌讳心理
二、盲信心理
三、崇拜心理
四、过度依恋心理
五、破解迷信心理的对策
第九章 中国人的教育心理观
一、学习心理观
二、智慧心理观
三、教学心理观

第十章 中国人的管理心理观
一、“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以复杂人假设作为管理的前提
二、“同人心”:管理目标是获得和谐人际关系
三、“得其心有道”:赢得民心的方法
四、对当代管理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第十一章 中国人的释梦心理观
一、“梦”的语义分析
二、梦的实质
三、梦的类型
四、梦的成因
五、梦的功能

第十二章 中国人的军事心理观
一、“诡道”的适用领域
二、战略心理观
三、战术心理观
四、治军心理观

第十三章 中国人的文艺心理观
一、创作心理观
二、鉴赏心理观
三、对当代中国文艺心理观的启示

第十四章 中国人的人格心理观
一、人格与个性之辨析
二、中国文化里的人格分类思想
三、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现实人格及二者脱节的原因
四、中西方人格观的比较

第十五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一、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先天不足”
三、对当代中国人培育完善思维方式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