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十多年来管理大学的经验和学佛的历程,令我深深体会到这两门都是极其精深的学问,但两者却有很多共通的奥妙之处。以我目前的修为来说,离最高标准还有好一段距离,而且大学管理和其他企业管理也不尽相同。例如,现在越来越多企业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其对社会和环境所负的责任,但大多数企业管理仍以盈利的多少来衡量成绩;而大学管理的目标则是为社会培养有担当的人才和对社会提供支援,它的成绩一般以学生的认受性和学校的形象、对社会的贡献等较为主观的方式来衡量。不同企业在管理上的共通之处需要读者自己来融会贯通。无论如何,我很乐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切身体验,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以参考,领略不同企业管理的相同之处。
《心经》的内容很丰富,其关于“空”的义理亦很深奥,其中既有不可思议的境界,亦有世间应用的道理。本书则是集中于管理上的应用,当然并没有把《心经》的真意完全道尽。要完全明白它所蕴藏的真意,需要精进的读者自己再去探索揣摩了。这里也就不再交代其中所涉及的佛教基本概念和经文的语译。如果对此不大清楚的话,请参考拙著《心经与生活智慧》(增编版)。
现在这本书虽是一个独立的写作,但亦可说是前书的应用版,讲解如何将佛教智慧和慈悲运用在我们的事业管理和心灵管理上。我基于个人的体会,尝试从四个重点来解释佛法在管理上的应用:
一、提升管理人员的智慧和慈悲心,一方面领导企业提升业绩,另一方面亦需以人为本,帮助其他人,一起对环境、心境作出改善。
二、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未必能掌握问题的真正成因,因而误将精力投放在处理次要的事务上,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往往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按“四圣谛”,在发现问题后,应致力找出其真正成因,才能制订最佳方案。
三、人生的顺逆和过往的所作所为(业)有关,顺境是善业的显现,逆境则是恶业的显现。为了改善将来,我们不应以牙还牙,再做恶业;反应尽量以德报怨,多做善业,广结善缘。
展开
佛法是解行相应的,潘校长的新著《心经与现代管理》,除了引导读者正确理解佛法外,还以身居高等学术机构最高管理层的经验,提供了极专业的个案实例,启发读者灵活将佛学应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体现佛陀倡导利己利人的精神。
星云大师 国际佛光会总会会长
潘宗光校长的《心经与现代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将《心经》的空观彻底运用在企业管理上面。它使我们在事业管理的同时,也能兼顾精神的管理;在提升财富和名誉的同时,也能提升心灵的境界。本书引用现代管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案例分析,来证明智慧和慈悲均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净慧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潘宗光先生以切身之体验,通达《心经》之内涵,激昂文字,演扬妙法,继《心经与生活智慧》之后又著本书,将《心经》的佛法大义渗入到现代管理学中,精神与物质并重,修行与工作相辅相成,各得其妙,其文言简言赅,条理井然,甚合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人阅读。
胡应湘博士 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主席
潘宗光校长修研佛经多年,对《心经》佛理的见解尤其精辟。他现在决定著书立说,与读者分享他如何活学活用《心经》的真意于大学管理之中,再用实例来加以诠释,确是一项具启发性的创举。撇开宗教的问题不谈,他那套以《心经》佛理为本、务实的现代管理哲学,是值得众读者参考和借鉴的。
苏泽光先生 香港电讯盈科集团董事总经理
潘教授就是奉行《心经》和现代管理结合的表率,不独把理工大学搞得有声有色,扬威国内外,更精通佛学,著书立说。这本书把佛教哲学和管理科学相提并论,其中很多独特见解和精辟比喻,令人茅塞顿开,是“言人之所未言”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