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007295X
  • 作      者:
    成中英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以《易经》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智慧与西方科学精神的融会贯通为目的,以“中国管理科学化,管理科学中国化”为宗旨,以集科学、文化、艺术三位一体为特征,注重管理功能与中华文化资源(尤其是哲学智慧与道德价值)的整合与组合,使两者相得益彰,其结果是“C理论”的诞生。
展开
作者简介
    成中英,世界著名管理哲学家,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应邀赴夏威夷大学任教至今。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等职务,并担任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学贯中西,长期从事逻辑与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管理哲学、《易经》哲学、儒学与新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是“C理论”的创始人。著有《美国哲学归纳法理论研究》、《戴震原善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论中西哲学的精神》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C理论”是作者体察中西文化的差异、东西方社会组织的差异、东西方哲学思维方式、价值体验和历史经验的差异,并运用中国《易经》之哲学思想,而创新研究的学术成果。它将中国传统学术七家(易学、儒家、道家、兵家、墨家、法家、禅学)之言渗透在各部分管理的功能与整体的管理体系之中,不但成为管理功能的智性资源,也成为管理者发挥管理功能时的德性资源;进一步修正了微观经济学缺少人本或人文主义的思考特质,使管理更能符合人类整体发展的需求和理想。对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乃至中国的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
目录
    中国管理之道的现代诠释一一自序<br>    重新认识中国管理哲学——再版自序<br>    第一章  C理论的基本内涵<br>    第一节  管理的哲学省察<br>    第二节  《易经》哲学的管理学诠释<br>    第三节  C理论的理论架构<br>    第四节  C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br>    第二章  C理论的要素分析<br>    第一节  深入认识《易经》管理<br>    第二节  由《易经》八定位诠释管理<br>    第三节  《易经》管理的人大要素<br>    第四节  《易经》管理的运用<br>    第五节  C理论的管理模型<br>    第六节  道家的决策哲学<br>    第七节  法家的领导哲学<br>    第人节  兵家的权变哲学<br>    第九节  墨家的创造哲学<br>    第十节  儒家的协调哲学<br>    第十一节  《易经》在管理中的融合与转化功能<br>    第十二节  禅在管理中的超越与切入功能<br>    第三章  C理论与东西方管理<br>    第一节  《易经》与现代化管理<br>    第二节  《易经》思维与管理决策<br>    第三节  《易经》管理哲学的理论与实践<br>    第四节  西方管理危机与东方人性管理<br>    第五节  中国管理与美日管理比较<br>    第六节  现代化经验与中国式管理<br>    第七节  中国管理与人性哲学<br>    第八节  中国式管理的特质及其现代性<br>    第九节  了解和应用东方管理<br>    第十节  C理论与现代管理决策<br>    第四章  C理论的管理境界<br>    第一节  建立中国的管理哲学<br>    第二节  寻求现代化的中国管理模式<br>    第三节  论工业化与伦理化的双管齐下<br>    第四节  谈企业伦理<br>    第五节  战略的哲学基础分析<br>    第六节  决策过程的哲学分析<br>    第七节  整体定位、应变创新的思考<br>    第八节  C理论走出中国管理自己的天空<br>    第九节  多元动态平衡系统<br>    第十节  858工程:21世纪企业管理策略<br>    第五章  C理论的新发展<br>    第一节  《周易》决策管理学<br>    第二节  论华人管理本土化的理论架构<br>    附论  C理论讲演与答问<br>    第一节  北京讲演录(1991年3月)<br>    第二节  济南讲演录(1992年5月)<br>    第三节  上海讲演与答问录(1994年3月)<br>    第四节  台北答问录(1994年6月)<br>    第五节  华中理工大学讲演录(1998年6月)<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