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有的时候坐在车上就很想把车停下来坐在马路边上喝一杯咖啡,看看来来往往的人,这种感觉非常强烈,这个时候才觉得你彻底放松了,闲下来了。
目前我国整齐划一的城市理念,是缺乏人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中国培育休闲文化、建设休闲城市与国际上最大的差别。
现在,一方面休闲的需求在普遍生长,另一方面阻碍休闲的因素也在普遍地生长。我国的观念中认为“闲下来是浪费生命”,类似这样的心态是非常普遍的,这种传统和习惯需要一步一步调整。下一代已经调整过来了,他们没有这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不需要追求高昂的价值观,觉得自己生活很快乐,不就够了吗?下一代人改变了。
从时间因素看,中国人现在法定休假时间和国际上基本接轨。总体的假日时间不必再增加,但假日结构需要调整,需要优化。
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是根本因素。现在休闲的供给,初期水平已经有了,一些地方达到中级水平,甚至一些地区已经达到高级水平。如上海的外滩3号、18号,杭州西湖周边的休闲气氛和休闲产品的精致程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这些方面,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当然也不能妄自尊大,清楚判断我们的差距。现在来看,我们不缺钱,我们缺的是理念,缺的是精致。
现在中国面临流动性过剩;严格地说不是缺钱,但是钱怎么花是问题。钱花了,但是该花的钱没有花,该建设的项目没有建设。
现在的休闲供给状况和休闲需求状况,客观上来看大体上是相一致的,随着需求的提升,供给也在迅速地提升,所以就需要研究城市发展中和休闲城市要求的差距。
理念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类似这样的理念不转变,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大马路、大广场、大高楼、大绿地等,造成很多公共设施不可消费,大广场就是城市热岛,大绿地只是看一看,根本无法消费。真正的休闲城市一定要追求“小”,小马路来回走,很方便,小广场随时随地可以消费,小绿地改善了城市的设施,丰富了城市的生活。
这种“大”和“小”的差别就是工业化中期和后工业化社会的差别,这种大的风气自古已然,自中央而然,这种理念问题是普遍的。
休闲城市的建设,从根本上来说首先要解决政府的理念问题,有政府的理念导向,一系列的东西都导出来了,城市的建筑设计、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等自然而然就会调整过来,在这个过程中市民的意识也会调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