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色皇后:性与人性的演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2006196X
  • 作      者:
    (英)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编辑推荐
  里德利务求解释清晰、笔锋流畅、陈述简单明了的事实,而非固守乏味的了“政治正确”教条。这是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
  ——理查德·道金斯,著有《自私的基因》
  性是什么?性何以牵涉生物学上两大未解之难题……,里德利详细解释了这个错综复杂又引人争议的课题,立论清晰精确,趣味盎然。
  ——《经济学人》
  本书精彩检视了性如何演化、性为什么产生演化的科学论战,以及男性与女性之间无穷尽的演化纠葛……充分展现了创意与才智,令人赞叹不已。
  ——《独立报》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以前从事动物学研究的时候,朋友常问我,怎么能够投入三年的时间,只专门研究一种鸟类?普通的松鸡难道还有那么多值得研究的吗?我的答案常令人觉得自负且刺耳:关于人性的研究虽有两千年历史,但所知仍然非常有限;人类除了稍微有点特殊,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哺乳类的一种;除非能够了解人性的演化过程,否则我们无法完全了解自己。
  有鉴于此,本书前三分之一专论演化。此外,有关人性的探讨,也仅在这些篇幅加以论述。演化的基础相当重要,但对于基因运作提不起兴趣的人,演化这个课题确实有点困难。但请千万不要因此气馁。我小时候所受的庭训是,一定要先吃完正餐才能享受巧克力蛋糕,甚至到了现在,当我享用巧克力蛋糕时,仍然常有(但也故意忽略)罪恶感。如有读者觉得本书中后半部较易了解,因而跳过前段,直接吃“巧克力蛋糕”,我也可以谅解。
  本书充满独道的见解,但其中极少是我的发现。科学家忙于研究,无暇发表他们的新发现,科学作家则常需探究他们的心灵,代为公诸于世,因此常自觉是智力的剽窃者。如以单独的章节而论,写作比我更出色的大有人在,但令我感到自豪的是,就全书而论,水准能够到达如此程度的人为数不多。我的角色即在综合各家的发现,呈献于读者面前。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以前从事动物学研究的时候,朋友常问我,怎么能够投入三年的时间,只专门研究一种鸟类?普通的松鸡难道还有那么多值得研究的吗?我的答案常令人觉得自负且刺耳:关于人性的研究虽有两千年历史,但所知仍然非常有限;人类除了稍微有点特殊,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哺乳类的一种;除非能够了解人性的演化过程,否則我们无法完全了解自己。
  有鉴于此,本书前三分之一专论演化。此外,有关人性的探讨,也仅在这些篇幅加以论述。演化的基础相当重要,但对于基因运作提不起兴趣的人,演化这个课题确实有点困难。但请千万不要因此气馁。我小时候所受的庭训是,一定要先吃完正餐才能享受巧克力蛋糕,甚至到了现在,当我享用巧克力蛋糕时,仍然常有(但也故意忽略)罪恶感。如有读者觉得本书中后半部较易了解,因而跳过前段,直接吃“巧克力蛋糕”,我也可以谅解。
  本书充满独道的见解,但其中极少是我的发现。科学家忙于研究,无暇发表他们的新发现,科学作家则常需探究他们的心灵,代为公诸于世,因此常自觉是智力的剽窃者。如以单独的章节而论,写作比我更出色的大有人在,但令我自豪的是,就全书而论,水准能够到达如此程度的人为数不多。我的角色即在综合各家的发现,呈献于读者面前。
  准备写作本书时,我曾亲访六十位以上的专家,都受到礼遇和热情帮助,对他们我在此深表谢意。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和我成为好友。我一再打扰拜访下列数位,详细访谈,更是感激不尽:劳拉·贝齐格、拿破仑·查格农、利达·克斯麦迪、海伦娜·克罗宁、比尔·汉密尔顿、劳伦斯·赫斯特、博比·洛、安德鲁·波米安可斯基、唐·西蒙斯、约翰·杜比。
  此外,接受当面或电话访谈者五十三位;互相通信并且提供研究报告者十位;提供意见、协助理清观念者六十三位:帮忙阅读原稿、贡献修正意见者八位,在此由衷表示谢忱。我也感谢经纪人、我的妻子的支持和协助,以及写作期间常到窗下造访的松鼠。只是至今仍然不知松鼠的性别。
  译按:在作者的感谢名单中仅列举人名,未附其他说明资料。作者此举,对于他们的贡献与协助固然有所交代,惟数逾百位之人名,对读者而言无重大意义,故略未译出,敬祈见谅。
  最奇怪的事情是,
  不论他们的前进速度多快,
  周围的树木和其他东西的位置从不改变;
  它们好像留在原地不动。
  爱丽丝困惑极了,
  很想知道它们是不是跟着我们一起前进?
  皇后好像猜到她的心思,
  大叫:“快点!不要想说话!”
  ——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
展开
精彩书摘
  纠缠复杂的河岸
  其后几年,威廉姆斯的学说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名义重现,包含了许多纠结。大体上,依数学模式而言,必须获得特奖,彩券模式才有意义:同理,必须多少有一些扩散者获得生存,而且表现良好,性才能获得报酬,否则性只是白费力气。
  由于受到这种限制,也由于多数物种并不生产必须飘洋过海的后代,所以彩券理论没有获得生态学者的青睐。然而还是直到贝尔要求提出彩券模式的直接证据时,这套理论才真的崩溃。贝尔根据物种生态和性的差别列出目录,试图找出生态的不确定性和性之间的关联(威廉姆斯和史密斯都或多或少暗示这种关联的存在)。他认为,由于气候变化较大,环境也比较恶劣,生长于高纬度、高地域的动植物,有性生殖应该更普遍;生长于淡水地区(淡水经常变化不停,有时干旱,有时洪水,夏天干涸,冬天结冰)比稳定的海水地区普遍;生长于环境混乱的杂草丛中的动植物,以及小型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情况也更普遍。可是贝尔的发现却完全相反。无性生物反而体型较小,而且生存于高纬度高地域、淡水和混乱的环境之中;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变化无常,物种数目无法达到饱和状态。结果,就连蚜虫和轮虫的性与恶劣时期的关联都成了神话。蚜虫和纤毛轮虫变成有性,不是因为干旱或寒冬,而是因为数目太多,食物供应不足。在实验室中,只要使它们过度拥挤,立刻就转换成有性生殖。
  贝尔对于彩券模式的评断颇具杀伤力:
  就算当成一种观念加以接受,它仍然经不起比较分析的考验。
  彩券模式断言性最普遍的地方,事实上却最稀少,而且情形正好相反。在变迁环境中繁殖最旺盛的小生物,性居然成为例外;在稳定环境中,大型、长寿、生育缓慢的动物,性才是通则。
  这种说法对威廉姆斯有稍欠公允,因为榆树/牡蛎模式至少还指出,榆树进行有性生殖,是子代对于生存空间的竞争激烈所致。1974年,吉思林针对这个观念再加以发挥,并指出许多与经济潮流类似之处。他说:“在饱和的经济体系中,分化显然有利。”他认为多数生物都是兄弟姊妹相互竞争,所以只要和兄弟姊妹稍有差异,生存机会就大增。改变父母赖以生存的做法比较有利,因为在原来生存的领域中,父母的兄弟、朋友早已采取相同的做法了。
  贝尔仿照《物种起源》中著名的最后一段,称之为“纠缠的河岸”(tangled bank)理论:
  纠缠复杂的河岸上面长满各种植物,小鸟在树丛中引吭高歌,虫子在潮湿的泥土中爬行。仔细想像,真是有趣:这些精致的物种外型各异,互相依赖的方式微妙之至,却都是一些定律的产物。
  贝尔以钮扣制造商为例,指出相似之处。一位钮扣制造商没有竞争对手,独占了当地市场。他该怎么办?他可以继续销售钮扣的代用品,也可以增加钮扣的花样,然后鼓励消费者购置各种不同的钮扣,试图扩大市场。同样的,如果性机制能在饱和的环境中生产具有差异的后代,就可能使后代适应新的环境,进而避免彼此的生存竞争。他详尽研究动物王国的有性和无性生殖,结果认为“纠缠的河岸”是所有相关的性生态理论中,最合理、最可能的理论。
  河岸派专家有得自大麦和小麦的充分证据:不同变种的混合,其产量大于纯种;植株一经移植,其表现就不如在原地之时,似乎显示基因比较适合故土;在新环境互相竞争时,移植或插枝不如(有性的)播种;性似乎提供了某种可变的好处。
  麻烦的是,敌对的理论也提出同样的预测。威廉姆斯说:“如果一个理论的推论与另一理论的推论互相抵触。命运之神可真仁慈。”这是争辩中最尖锐的问题。一位科学家说,这近似于一个人要确定湿淋淋的车道,是下雨、喷水机或河川泛滥引起的。打开喷水机或观看下雨来确定它们都能淋湿车道,根本没有意义,这犯了哲学家所谓的“确定结果的谬误”。喷水机可以淋湿车道,并不代表车道就是它淋湿的。同理,纠缠的河岸符合事实,并不证明它制造这个现象。
  目前,纠缠河岸理论已经没有热心的支持者。他们的主要困扰众所周知:如果没有损伤,性为什么要修补它?从牡蛎的观点来看,虽然一只牡蛎的大多数子代都将死亡,但他长大到能够生育,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若真如纠缠河岸论者所假设,基因与此有关,为什么就可以认定在这个世代表现良好的基因重组,到了下一代就会失败?纠缠论者可以有多种解释,但听来都像是特殊的抗辩或诉求而已。指出一两件个案证明性确实有好处相当容易,可是要提升到适合一切哺乳类、鸟类或每一棵松柏的通则,归纳出性确实有超越单性生殖两倍生产力的优点,却无人胆敢尝试。
  实验上也有不利于纠缠河岸理论的证据。这个理论推断,子代体型小、为数繁多、彼此竞争的动植物,对于性有较大的兴趣。表面上,为性所做的努力与后代体型的大小无关。世上最大的动物蓝鲸,其幼鲸也相当庞大,重达五吨以上;最大的植物美洲杉,种子却微小之至,其种子重量和大树重量之比,约等于美洲杉和地球之比。然而两者都是有性繁殖。对比之下,变形虫以分裂方式繁殖,后代跟本身一样大,却是无性生殖。
  贝尔的学生伯特(Austin Bun)以实际的观察,确定纠缠河岸理论是否符合实情。他的重点不在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而在基因重组的程度。他计算染色体的交叠数目,发现确有交换基因的现象。他以哺乳类为对象,发现基因重组的数量和后代的数目无关;跟体型大小关系不大,却和成就所需的时间有密切关系。换言之,长寿、晚熟的动物不论体型或生育能力的大小,基因混合比早熟、短命的动物频繁。依据柏特的衡量,人类约有三十次染色体交叠;兔子十次;老鼠三次。纠缠河岸理论的推论与此正好相反。
  这个理论也和化石证据互相矛盾。演化生物学者在70年代就了解,物种的变化不大:经历数千个世代,物种还是大致相同,然后突然被别的生物取代。纠缠河岸理论抱持的是渐进的观念;如果理论正确,物种迁徙至能够适应的栖息地,每代都有轻微的变化,不可能经因数千世代仍然保留原姿状。物种的逐渐演变发生于小岛之上,或小数目的种类之间,原因略似于穆勒的棘轮效应:偶发的灭种或突变导致的偶发繁盛。大数目的种类,其性的过程阻止了这种现象,原因是新的差异发生,迅速扩散到整个种类。小岛的物种因为近亲繁殖,性无法发挥这种作用。
  ……
展开
目录
自 序

第1章  人性

第2章  谜样的事物

第3章  寄生物的力量

第4章  期因的叛变和性别

第5章  孔雀的故事

第6章  多偶和男性

第7章  单偶和女性

第8章  心中有性

第9章  美人计

第10章  棋赛斗智

后  记  自我驯化的猿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