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社会论:家与村的社会学:Sociology of family and villag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2301742
  • 作      者:
    (日)鸟越皓之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王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48年生,197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9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师从柿崎京一教授学习村落社会学,为期一年,1998-2000年赴日本国立爱媛大学讲学两年。1985年至今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
    主要著作:《现代社会学》(合著)、《当代中国社会学》(合著)、《房干村的变迁》(合著)。发表《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对策之我见》、《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史》、《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构成及其操作化目标的实现》、《孔子与韩非思想的社会功能审视》、《农村集体企业的兴衰与“改制”的深层思考》、《城乡二元结构的刚性化过程及乡村集体企业的兴衰》等多篇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什么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它是怎样形成与传承的?传统的日本人是怎样培养与不断“克隆”出来的?《日本社会论--家与村的社会学》在“日本人剖析自己的民族精神及其形成与传承”方面为中国的社会学界填补了一项空白,是一本优秀的日本农村社会学读本。
展开
精彩书摘
    盆节(盂兰盆节--译者注)期间,正是自家死去的爷爷、奶奶,还有更早的先祖回来的时候。在日本,这是很普遍的信仰。柳田国男认为虽然现在其大部分意义已经消逝了,但正月和盆一样也是祭祀亡魂的活动。祭奠亡魂绝不是不吉利的活动。由于盆节的祭祀活动的佛教化,所以,这种一年举行两次的大型祭祀亡灵的活动,在内容上也就有了变化。
    柳田说:“盆和正月两次魂祭,两次魂祭都有各自偏重的内容,我们的先祖们花费精力寻找两者的区别,渐渐地产生了忽略其共同之处的倾向。这中间比较明显的是将正月所祭之魂称为‘御灵’,而称盆祭之魂为‘精灵’或‘精灵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企图从称谓上将两者区分开来,原来两者在日‘语和汉语里都是相同的。德岛县等地对于家的亡魂,不少人懂得只在正月节时称其为御灵,但是在盆节时也常常有人使用御灵这样的说法。例如,有的活动称为生盆等,人们都聚集到身体健康的父母的家里,带着鱼类及其他东西来参加祭祀‘活御灵’的活动。这类活动时至今日也没有发生变化。对于活着的人是不能称其为精灵的。所以人们是在故意这样称呼。
    (3)“家”注重直系血统超越世代的延续与繁荣。
    总之,日本是喜好家能永远延续下去的民族。一般说一个家庭里如果夫妇死亡、孩子也结婚了,人们会认为这个家庭消亡了。这是针对所谓夫妇家庭(核心家庭)的想法。但是正像相当多的民族那样,日本民族也希望作为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永远延续下去。这种愿望与“家”的直系家庭结构相关。这一点将在后面予以论述。
    关于非亲族
    你会注意到下面将要讲到的家的结构,与本章开头描述的小学生、高中生所做的回答的家庭的表象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非血缘成员能够简单轻易地进人家庭。一般来说,如果确立了家庭作为那个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单位的强势制度,就会有很多非血缘者进入家庭。所谓养子就是这种情况。家成员变少并将趋于全部逝去,如果没有后继者,就必须将关系相近的亲族以外的人纳入这个家庭。
    像开头所说的小学生、高中生回答的对家庭的印象,家庭是由有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这并不是生物学的事实,而是一种“神话”。没有孩子的夫妇得到养子,这三个人在生物学上完全是毫无关系的他类。三个人之间都没有血脉相连,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据此说“你们不是一个家庭”。
    ……
展开
目录
日本社会--中文版序言

第1章 家的逻辑
一 家与家成员
(一)怎样理解家
日常生活话语
社会科学的特性
因民族不同对家庭理解的差异
家与家庭
(二)家的结构
家的三个特征
关于非亲族
家是如何构成的
(三)直系家庭制下的核心家庭形态
直系家庭与核心家庭
家的周期
家的旁系
制度与现实的偏差

二 家的先祖与日本人的祖灵观
(一)灵魂与神
自己死后去向何方
灵魂的存在与向神的升华
佛教与日本人的祖灵观
作为鬼魂节的孟兰盆节与正月
成为先祖的过程
彷徨的灵魂
(二)各种各样的先祖类型
两种“佛”
去人格的先祖与有人格的先祖
出身的先祖
两种“出身的先祖”
(三)系谱的先祖与象征性的先祖
作为“祖”的系谱的先祖
表示社会地位的象征性的先祖

三 家的联合体--同族、亲类
(一)超越家之上的各家间的关系
亲戚们
多样的现实
两种亲族组织
同族的意义
亲类的意义
……

第2章 村的结构
第3章 生活组织
实例
后记
家与村研究文献内容简介
作者介绍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