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话者回答问题时,总是用过曲的方式来作答,语言浅显通俗,含义却值得咀嚼。如在回答“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在你们厂是厂长大还是书记大”时,对话者要对方回家问问“在你们家里是你的爸爸大,还是你的妈妈大”,这样的回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和书记各有自己的职能和权力,不存在“大”与“小”的问题。如果答话者回答“厂长大”或“书记大”,这样的回答毫无意义,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效果,引起众多的厂长和书记的抗争和矛盾,其害无穷。答话者深知其中的利害,所以用了“爸爸”与“妈妈”的概念,给对方以回答。虽然没有直接正面地回答,却使听者在咀嚼这段回答中体味到答话者的思想含义。
3.模糊方法
我们在客观世界里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绝大多数都没有一个精确的界线。作为客观世界符号表现的语言也必然是模糊的。巧妙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使公关语言更能发挥它神奇的效用,是当今公关人员追求的目标之一。
模糊语言在不同的背景、场合、氛围中因说话者表达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不同,其作用也有不同。我们从以下几点谈谈模糊的作用。
(1)化难为易
“化难为易”也可称为“化险为夷”。在公关实践中,常会遇到难以应付的棘手的场合,也会有非说不可却难以启齿的局面,怎么办呢?成功的公关人员往往会用模糊语言,使自己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
例如:在某大商场,有一位顾客拿了几个西红柿,然后混杂在已经称好重量并交完款的蔬菜中转身就走。这时,售货员发现了这一情况。如果他高喊“捉贼”,势必会影响商场的秩序,损伤了商场的声誉,可能会大吵大闹一番。富有经验的售货员会两手一拍说:“哎呀!请您慢走一步。我可能刚才不注意,把蔬菜的品种拿错了,您再倒来查查看。”这位顾客无奈也只得回来,售货员把蔬菜重新称过,随手就将西红柿拣下来。售货员此时说“可能”、“查查看”都是模糊词语,他明知顾客的所为,但他不想使自己的商场受损失,又不想引起争吵,就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然后顺水推舟,巧妙地把事情处理得相当圆满。此时这位顾客也只能佯装不知,不了了之。
模糊语言在某些场合下故意说得不确定、不说透,这样就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也使对方不窘困。
(2)缓和气氛
在某些情况下,对方可能故意损害你,使你怒发冲冠、情绪激动,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注意使用模糊语言,易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缓和气氛,使事态朝好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我国南方一个城市,正值下班时间,乘车的人特别多,车已爆满。乘客们把车窗堵得严严的,车内乘客不易看到车已行驶到哪一站。尽管乘务员大声报告站名,但总有乘客错过了站。有一位错过站的乘客慌慌张张地擂门大叫,咒骂乘务员,高喊:“售票员下车!”乘务员也非常生气,正要酝酿几句奚落挖苦的话,正巧这时有一位公关人员在车内,及时地插嘴说: “售票员不能下车。售票员下车了,谁来收票?”这时,不仅那位错过站的乘客情绪缓和下来,连乘务员也和颜悦色起来。这位公关人员就利用“售票员下车”一句话的模糊性来为乘务员解了围,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了,一场争吵避免了。如果我们用模糊语言来淡化紧张气氛,就可控制情绪。它能使我们与他人交往时不致紧张,在公关时能摆脱困境。即使在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它也可以使我们从容地脱身出来,离开不愉快的窘境或矛盾漩涡。
(3)点到为止
模糊语言要有分寸,要点到为止。不该说的不说,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白,却不伤害别人,不能直言不讳,要把自己的意思曲折地表达出来,并且要让对方明白。
例如:我国著名的一位播音员到精神病院采访,采访提纲中原先写的是:“您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这位播音员感到这种问话会刺激病人,就临时改口问道: “您在医院呆多久了?住院前感觉怎么不好呢?”委婉含蓄的提问,采取的是模糊语言,使对方易于接受,不致产生反感。在采访结束时,这位播音员说: “您很快就要出院了,真为您高兴。”“精神病”这个词对于精神病患者十分忌讳,播音员在采访时自始至终注意回避这个词。
模糊语言的运用要掌握分寸。过于模糊,对方不了解自己的意思,就失去了交际的作用。过于直露,又会伤害别人。只有既模糊又适度,在模糊语言中透露出自己真实的语意,才能达到公关的目的。
(4)增大容量
模糊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能把难于表述的道理表达出来,大大地丰富了表达效果。模糊语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样更能引起人们联想推断,包含着广博的内容。
例如:我国某市一个广播电台的直播节目中,一位小姐误把听众点给别人的歌认为是点给自己的,在直播节目中向播音员询问。这时播音员明知不是点给这位小姐的,但又不好明白地指出来。如果说出来,不仅扫了这位小姐的兴,也使广大听众感到不愉快。播音员说:“可能是点给您的吧?其实呀,人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人们相处都应该以友相处。只要以诚相待,以友善之心待人,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又何必非要计较是哪一位朋友呢?”播音员随机应变,巧舌如簧,从小姐询问点播节目一事引申出一番处世人生哲学。播音员使用了模糊语,使节目的内容深化了。
我们在公关活动中与人交谈,目的是为了沟通思想、增加知识、升华友情。我们希望通过言语交流,力图使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为对方所接受,同时也希望对方能把你当成朋友,向你倾诉肺腑之言,畅谈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为此,公关人员在说话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
要设法创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气氛。我们时常看见一些人,在熟人面前谈天说地,兴致很高,一旦见到陌生人,便神木口呆,禁若寒蝉了。其实,一个人说话的胆量大小,说话水平的发挥,与周围环境气氛有很大关系。说话时的气氛好,人的兴致便高,情绪便高昂,谈兴也较浓,这样便会放下包袱,倾心畅谈;而说话时的气氛不好,人的情绪便很难调动起来,觉得乏味,自然也就失去了谈话的兴致。因此,为了使交谈愉快,公关员应努力设法创造出一种能达到谈话高潮的轻松和谐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谁也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大家推心置腹,相互信任,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畅所欲言,这就是最成功的交谈。
二、设法激发和引导对方谈话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在交谈中,往往会出现沉默和尴尬而使谈话陷于僵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找合适的话题加入,以打破尴尬局面,活跃谈话气氛。即使是对于一些众所周知的老问题,也可以从新的角度谈到新的看法,或联系一些新的事例进行交谈,这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老调重弹,从而激发和引导对方的讲话兴趣。一时双方进入感兴趣的话题,对方便乐于与你进行更多更广泛的交谈。
三、善于进行心理安抚
在与人交谈时,公关人员应积极配合,以示对方的话题正在引起自己的兴趣,注意对方。还可以顺着他的话题,以积极倾听和从容不迫的态度鼓励他继续讲下去,或者为他倒上一杯茶,或者适时表态: “我也这样认为”、“确实是这样”、“你的观点和我的完全相同。”这种心理安抚的行为,表现出一种积极的配合,可以使对方滔滔不绝地讲出内心感受。
四、善于鼓励对方谈话
在与人交谈时,我们应该表现出有兴致的关心和赞同的态度,使对方有一种自己被你认同的强烈感受。这时你主要是鼓励对方多说,如果他提出让你发表看法,一般不要因为插话而中断对方的思路,当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可以重复对方的语句,以表示重视、肯定和强化其感受,“是的,只有当自己也处在这样的境地才能理解别人的难处。”这样的语句重复是对对方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支持,也是对他高谈阔论的助兴。同时,还可能为对方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起到提示“台词”的作用,如帮助归纳,给出一个恰当的形容,从而使对方保持较高的谈话兴致。如果你想使对方进一步敞开胸怀,多给予同情、理解和共鸣感是十分必要的。让对方知道,你是在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你可以常提到“你谈到这一点我也有同感”,“虽然我不这样认为,不过却觉得你把道理讲清楚了。”这样便于双方彼此间加强共同点,以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
五、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态度一定要诚恳
在与人交谈时,如果对对方的每句话都随声附和,不说一个“不”字,不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人云亦云,这会被看作是无主见和滑头的人,别人也不会愿意与你交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得体地表示自己的不同观点,不仅不会得罪人,而且还会增强彼此的沟通和理解。
六、慎待对方提出的问题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和所谈论的事情,许多是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的,只要我们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恰恰是从另一个侧面帮助对方去分析问题,对方一般说来也会通情达理地接受,并感谢你的帮助。
七、学会在恰当的时候转移话题
再好的话题也有谈完的时候。当交谈者的兴趣减弱后,只是重复一些没有新意的内容的时候,就应该换个话题了。转移话题方法很多,可以停止谈论旧话题,沉默片刻,让其他人谈一些话,从中引出新话题,也可以在谈话中断后,再谈一些有关旧话题里涉及的问题,当然还可以直接转移话题。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其他人仍对某个话题有兴趣,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不感兴趣就去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