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末那皈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785124
  • 作      者:
    钱文忠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末那皈依》“末那皈依”是指一种精神觉悟,是指在更高的峰巅,以更深的智慧回首浩瀚红尘。应该说《末那皈依》这本书是本世纪初的一部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心灵史、精神史、学术史。这里没有什么框架体系,也没有什么“宏大叙事”,有的只是瞬间一觉、人间挚情、心灵交汇,然而,这就是构筑人类历史最可宝贵的原材料,是串联崇高殿堂的散见的珍珠。
展开
作者简介
  钱文忠,生于1966年,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末那皈依”是指一种精神觉悟,是指在更高的峰巅,以更深的智慧回首浩瀚红尘。应该说《末那皈依》这本书是本世纪初的一部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心灵史、精神史、学术史。这里没有什么框架体系,也没有什么“宏大叙事”,有的只是瞬间一觉、人间挚情、心灵交汇,然而,这就是构筑人类历史最可宝贵的原材料,是串联崇高殿堂的散见的珍珠。
  本书作者钱文忠是季林先生的关门弟子、中国仅有的几位精通梵文巴利文的学者之一、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无锡钱家的后人。本书稿为作者的一本学术随笔集,以季羡林、王元化、钢和泰等学术大师及钱刚、李铮等中年学者为线索,以生动的文笔、饱含的热情为我们勾画了一幅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简史。书中既有对季羡林、王元化、黄侃等大师的评述、肯定,也有对沈曾植这样有争议的人物的重新重治,还有对陈三立、赵元任、郑振铎、周一良等先生的侧面描写,极大地丰富了这些学界前辈的形象。
展开
精彩书评
  子惟文忠,英年岐嶷,苦读不倦。开电灯以继晷,恒通霄以达旦。中西
  兼通,古今同娴。刮垢磨光,探幽钩玄。手不停披,梵书佛典。张皇妙谛于
  字罩,犀照真理于行间。故多能发前人未发之覆,士林中多有知之者。
  ——季羡林
  “末那皈依”是指一种精神觉悟,是指在更高的峰巅,以更深的智慧回
  ,首浩瀚红尘。立该说《末那皈依》这本书是本世纪初的一部很重要、很有
  特色的心灵史、精神史、学术史。
  ——汤一介
  相交既久,慢慢知道他不仅对欧洲汉学研究有所窥察,而且对中国经史
  典籍、近代学术史也有不俗的理解,其文章引经据典,写来通畅惬意,见赏
  于周一良、王水兴、汤一介、庞朴诸先生。
  ——王守常
展开
精彩书摘
  清园先生受母亲及母系亲属影响较深。先生母系亲属几乎都是当时的新
  知识分子。外祖父桂美鹏先生,字抟九,是沙市圣公会首任中国会长,负责
  长江一带的传教工作。1885年,创建沙市第一所分班授课的新式学校,即美
  鹏学堂(现改为新沙路小学)。抟九先生旧学湛深,同时又对西方存在着朦胧
  的向往,希望中国走西方富强之路。老先生虽然在先生出生前即已逝世,但
  是先生听母亲讲述得最多的就是外祖父,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祖母江
  太夫人性情慈祥,在先生幼年时,经常带先生听戏,先生对京剧的爱好即植
  根于此。母亲桂月华(1887—1986),年轻时曾从一位北欧传教士学医,后入
  上海圣玛丽女校。通英语,对文学有浓厚兴趣,记忆力极好,能背诵古代诗
  词及清代闺阁诗人所作弹词,经常吟唱弹词哄先生入睡。国学也有根柢,常
  助维周先生润色中文函牍。舅舅桂质庭、四姨桂质良,先后均以第一名考取
  清华留美学堂,赴美攻读。这样的情况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桂质庭获耶鲁
  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生前是武汉大学教授。桂质良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医学博士学位,后嫁闻一多堂哥一传,在圣约翰大学教授医学,同时自行开
  业。与清园先生最亲近的三姨母桂德华也曾留学英国及欧洲其他地方,酷爱
  文学,后任圣约翰大学教授,讲授外国文学。
  先生未满周岁即随母亲由武昌至北京和父亲团聚,全家定居清华园南院
  ,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为邻。清华著名的四大建筑均在20年代落成,
  先生在清华园中度过了十分快乐的童年,与赵元任先生女公子如兰、熊秉明
  等相友善。罗家伦接管清华大学后,维周先生与罗抵牾,愤而辞职,转赴东
  北大学任教。虽然全家在此时已经搬出清华园,先生却仍然寄居在清华西院
  六姨母家,就读于清华附小成志小学。
展开
目录

一生为东方文化招魂
——季羡林先生学术思想评述
“必须有心的光明”
——王元化先生学术思想评述
牛岛鲇子女史
井上大卫教授
回归巴别塔之前
冥顽与愚痴
沈曾植其人其学
神州袖手人陈三立
男爵及其幻想:纪念钢和泰
侠儒经师黄季刚
书信里的陈寅恪
风住尘香花已尽
——韦莲司·胡适·杨联陞
赵元任的笑与哭
江流世变心难转
——吴宓先生的伟大悲剧
郑振铎与战乱中的文献
智慧与学术的相生相克
红与黑
——从周一良先生《毕竟是书生》看现代中国知识人的历程
“毕竟是书生”
——纪念周一良先生
忆丹枫先生
娑罗耆宿朱西邨
一位没有著作的学者与作家
——纪念李铮先生
呕备心史随人去:送钱钢兄远行
附录一  《瓦釜集》后记
附录二  无用之物方有大用
附录三  钱文忠:国学不是国产“心灵鸡汤”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