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化的边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22045910
  • 作      者:
    薛涌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该书为作者发表于国内各大报刊时评专栏的文章结集,共计93篇,涉及中国文化、教育、体育、城市建设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也包括对日本和美国文化的透视与解析。作者的经历令其跳脱固有的思维定式,观点新颖、评论尖锐、语言通俗直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展开
作者简介
  薛涌,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名字,无论是《南方周末》、《新京报》还是《21世纪经济报道》、《足球报》……无不可见其尖锐、犀利的言辞;此人开在新浪的博客也热闹非常,点击数据说已冲破700万点。
  现为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的薛涌,将对中国经济、文化的观察和思考,悉数反映在《谁的大学》、《炫耀的足球》、《中国文化的边界》和《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4本著作中,因其从记者到学者身份的转换,从中国到美国、日本的亲历观察研究,而能跳脱固有的思维定式,观点新颖、评论尖锐、语言直白,郑也夫喻其创作为“杂文井喷”,更指其近年来的写作是“旋风般的文字还乡”。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虽然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教育成本已经快赶上一些发达国家。如今各大学好大喜功,以“寻租”方式办教育,大家担心的是国家不给钱,谁真正考虑学生是否付得起学费?
  真正杀岳飞,是过分依赖暴力因而不得不过分防范掌握着异己的暴力的中央集权。只要这个政治架构不改变,有多少岳飞也得死。
  在民工干的行当中,中国是最有国际竞争力的。在我们“知识分子”的行当里,中国在国际上从来没有入流,甚至至今还看不到一点希望。
  我们不是鼓励孩子们面对人生,走向社会,而是在古书里寻章摘句,无病呻吟,或者沉溺于自己狭隘的生活,逃避社会责任。这不是在培养未来的领袖,而是在塑造一代败家子。
展开
精彩书摘
  回到国学院的话题上来。办国学院,可以有各种理由。怎么能够听人家海外的生意人一句话就动手?是因为人家有钱?还是因为人家是从海外来的?我不是说生意人一定就不懂“国学”。比如象孙大午先生这种从中国草根社会奋斗出来的企业家,就很懂中国文化。*他若说应该办个国学院,而且愿意出钱资助,人大就很有理由办。
  但这位海外的生意人,名字也没有,钱也没有说捐。怎么说话就这么灵?而且纪校长说,办国学院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界反应现在的年轻人国学根底太差,连和海外华人作买卖时能写文言文信件的人都找不到。于是,我们就得动用纳税人的钱,为和几个海外华人玩文言人弄一个国学院!难道这几个海外华人不懂现代文吗?
  再算一算,这些国学院的学生如果今年入学的话,读六年毕业,到了2010年代初期,算是到了能够给海外华人写文言文信件的时候了。那时正当道的所谓海外华人,大多是笔者这一代在文革时候长大或接受教育的人,不用说文言文,就是连纪校长用的“脊续”这样的话也很难听懂。你那几十个写文言文的高手,到时候该到谁哪里“脊续”呢?说要包了这些学生的企业家,其生意眼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重要的是,国学院是纳税人的钱办的,是为全社会服务。如果是一、两个企业把毕业生包了,那就应该企业自己掏钱办,否则就成了企业侵吞国有资产了。我想,国家是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也许纪校长为了造声势,推销过分了吧。不过,身为校长,这么走火入魔地推销,反而透露出自己不仅对“国学”没有理解,对大学的社会使命也搞不清楚。这样办国学院,办到哪里去,就实在让人担心了。
展开
目录
西学之必要
反西方主义的陷阱
学术就是学术
甘阳的清谈误国
文化帝国主义
洋广告与国人的受害者情结
为传统节日送葬
传统必须通过“西化”才能复兴
“新语文运动”的精神应该是什么?
基层社会与中国的现代精神
纪念费孝通
到哪里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
伟大的文学需要伟大的心灵
郑家栋事件到底和儒学有无关系?
“借鉴”之后能偿还吗?
国学不要大跃进
国学院的缘起要深究
中国没有“美国学”!
建立中国的美国学
美国的“中国话语”
美国媒体的高产
美国的“新种族”
中国文化的边界
高考作文在塑造什么样的人格?
高考作文:人生命题
高考何时才能改革?
高考如何改革?
重新设计高考
是高分复读还是一落千丈?
大学生为什么要住校?
博导当除
义务教育需要新思维
大城市能否引入学区制?
捐助背后要有思想
政府不要干涉小留学生
谁来取出“长城砖”?
岳飞:中国的教科书事件
科举为何当废?
“海归”之忧
走向封闭的教育
英语没有浪费教育资源
英语考试应该民办
汉语考试应该普及
汉语的开放
外国人赢得汉语大赛的随想
到底谁有病?
飙车:炫耀性的反叛
未成年人的道德成长
暑假的孩子
文艺复兴式的人
美国人越来越爱读书
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
改造我们的读书生活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民的权利
公共图书馆:文明的见证
转型中的城市
“去工业化”的波士顿
个人自由与公共精神——汽车社会之反省
城市的流浪精神
作为教育的体育
体育首先要教育化
中国人还是“东亚病夫”!
奥运之后
姚明的品德
刘翔代表着什么?
刘翔不需要拯救
禁止高尔夫
上海有世界博物馆吗?
地方官要不要出国?——评狮子为什么不能向老虎学
从古迹门票涨价看中国人的历史意识
我们是否还在走郑和的路?
专家意见与知识分子崇拜
假如余斌真是受贿扶贫
照片的历史层面
正视二战的遗产
日本的故事
小泉为什么拜靖国神社?
欧美的历史撞击
歧视河南人的缘由
敬畏自然
正视网络语言
头衔游戏
安德鲁和贝聿铭
报是给人看的
励志的文化空洞
老龄化不仅关乎老人
我们离母系社会还有多远?
女人当道
吃分中西
中国的富人缺什么?
财富的品格
不要把“中产阶级”庸俗化
纪念董乐山先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