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皓首学术随笔.吴冠中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1051936
  • 作      者:
    吴冠中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皓首学术随笔》系列丛书称为“学术随笔”。所收各篇,门类繁多。这套书叙事谨严有据,文笔条畅清新,给人以大量的知识,开拓思路。让一些文史知识分子从呆板的纯学术旧框框中跳出来,发挥其启迪民智,传播文化的功能。
  该书为“皓首学术随笔丛书”之“吴冠中卷”。收录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个人精选随笔。
展开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后考取公费留学,1947年至1950年在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进修油画。1950年秋返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其个展曾在国内10余主要城市及新加坡国家博物院、美国底特律等四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日本西武等画廊举行。获1990年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位及1993年巴黎市金勋章。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10余种。吴冠中现任全国文联荣誉委员。其画风独特,成就卓著,是当代中国具有国际声誉的杰出艺术家、教育家,其影响深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个人精选随笔集。所写的随笔,缘于实践中对成见的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对自己的质疑。今耄耋,将“质疑”编辑入集,留待后人质疑,被后浪推翻,便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扑朔迷离意境美
  我带小孙孙上街,他要买一把大刀,木制的,买了,一路耍弄,耀武扬威,得意非凡。快到家时,路边蜻蜓乱飞,他挥刀斩蜻蜓,累出一身汗,但一只也劈不着,几乎要哭了。我在路边树丛中仔细寻找,发现偶有停息在叶端的蜻蜒,轻手轻脚,不费劲捏住了蜻蜓的翅翼,小孙孙破涕为笑,连大刀也不要了。每到公园,他总要捡根枯枝作长枪,似乎总有他要追逐打击的对象,但水里的鱼儿不怕他打。他慢慢观察人家钓鱼,又闹着要买鱼钩了。
  中学时代,我爱好文学,莫泊桑的出人意外的情节、古典诗词的优美韵律、鲁迅杂文的凝炼深刻……都曾使我陶醉,但未有机缘专学文学,倒投身绘画了。每当我用丹青追捕客观世界之美,有时得意,有时丧气,丧气时就仿佛小孙孙用大刀劈不着蜻蜓,怨刀无用。文学与绘画是知心朋友吧,谈情说爱时心心相印,但彼此性格不同,生活习惯大异,做不得柴米夫妻,同住一室是要吵架的。
  立足于文学的构思,只借助绘画的技法手段来阐说其构思,这样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不成功的,被讥为文学的或文学性绘画,因未能充分发挥绘画自身的魅力。虽然人的美感很难作孤立的分析,但视觉美与听觉美毕竟有很大的独立性,绘画和音乐不隶属于文学。“孤松矮屋板桥西”、“十亩桑荫接稻畦”、“桃花流水鳜鱼肥”……许多佳句寓形象美于语言美,诗中有画,脍炙人口。但仔细分析,其中主要还是偏文学的意境美。如从绘画的角度来看,连片的桑园接稻田可能很单调;孤松、矮屋与板桥间的形象结构是否美,还须具体环境具体分析;桃花流水的画面有时抒情,有时拟人,通俗与庸俗之间时乖千里,时决一绳,文学修养不等于审美眼力。
  旅游文学涉及风俗、人情、史迹、地理、地质、宗教及科技等多方面的挖掘与开拓,文章的道路广阔,但其间写景确也是一个重要部分。触景抒情主要靠的是文学的吸引力,如用文字一味描写景色,往往不易成功,正犹如用木刀斩蜻蜓或枯枝击游鱼!各地旅游的讲解员除作导游介绍外,还该讲什么呢?“美”确乎很难讲,于是拉扯些故事、传说或笑话。山崖上、溶洞中别致的抽象性形象美便总被戴上多余的面具:猪八戒背亲、吕洞宾理鞋、三姐妹……没听清故事或看不真猪八戒的游人还真着急,似乎白来一趟了。当我读游记文章,总感到这些风马牛的故事搭配没意思。我也不爱读那些不厌其烦地用了许多形容词的写景段落,强迫语词来表达视觉美感,弄巧成拙,甚至只暴露了作者审美观的平庸。丹青写景都忌描摹的繁琐,文学写景似乎更宜用概括手法发挥景中之美感因素。我国传统绘画中重写意、大写意,这是绘画的特色与精华,这个“意”的表达,倒更是文学之所长吧!
  你要我画下客观景象的面貌吗?可以的,并可保证画得像,而且还并不太吃力。但“像”不一定“美”。要抓住对象的美,表现那条倏忽即逝的美感,很困难,极费劲。我漫山遍地跑,鹰似的翱翔窥视,呕尽心血地思索,就是为了捕获美感。那么多画家画过桂林,已有那么多精彩的桂林摄影,人们头脑里都早已熟悉桂林了,但作家、画家、摄影师仍将世世代代不断地表现桂林的美感,见仁见智,作者个人的敏感永远在更新,青罗带与碧玉簪不会是绝唱。犹如猎人,我经常人深山老林,走江湖,猎取美感。美感却像白骨精一般幻变无穷。我寻找各样捕获的方法和工具,她人湖变了游鱼,我撒网;她仿效白鹭冲霄,我射箭;她伪装成一堆顽石,我绕石观察又观察……往往我用尽了绘事的十八般武艺,依然抓不到她的踪影。每遇这种情况,夜静深思,明悟不宜以丹青来诱捕,而力求剥其画皮,用语言扣其心弦,应针对的是文学美而不是绘画美。我每次外出写生,总是白天作画,夜间才偶或写文,有人说诗是文之余,我的文是画之余,是画之补,是画道穷时的美感变种。
  绘画和文学都各有其意境美,但其境界并不相同。就说朦胧吧,印象派绘画画面的形象朦胧美与文学意境的朦胧含蕴不是同一性质的美感。识别文学与绘画扑朔迷离的意境美是写游记的基础,也同时体现作者的修养与偏爱吧160年代初,一位海外知心的老同窗写信告诉我,说他看到了我的一套海南岛风光小画片,认为那只是风光,是旅行写生,是游记。他的批评给了我极深刻的印象。数十年来我天南地北到处写生,吃尽苦头,就不甘心只作游记式的作品。“游记式”成了我心目中的贬词,是客观记录的同义语吧,我追求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意境,画与文都只是表达这种感受与意境的不同手段。我画得多,写得少。作为专业画家,不得不大量画,有情时奋力画,无情时努力练,不少作品缺乏深刻的感受。正因不是作家,没有写作任务,写不出的时侯绝不硬写,但来约稿写文的居然也愈来愈多,真怕写言之无物的文章,自己就不喜欢导游的讲解,怎愿写令人生厌的乏味游记呢?
展开
目录
上辑
绘画的形式美
关于抽象美
内容决定形式?
扑朔迷离意境美
笔墨等于零
魂寓何处
——美术中的民族气息杂谈
造型艺术离不开对人体美的研究
油画之美
土土洋洋洋洋土土
——油画民族化杂谈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中国画创新杂谈
邂逅江湖
——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画合影
说“变形”
说逸品
说师承
美术自助餐
美育的苏醒
美盲要比文盲多
比翼连理
——探听艺术与科学的呼应
风格
汉字田园
祖坟
——叛逆与创造
天坛的婴儿
京城何处访珍藏
文物与垃圾
戏曲的困惑
摄影与形式美
下辑
反刍
印象主义绘画的前前后后
我看法国近代艺术展
何处是归程
——现代艺术倾向印象谈
生活·信仰·程式
——西非雕刻一瞥
肖像
伸与曲
——莫迪里阿尼的形式直觉
波提切利的《春》
尤脱利罗的风景画
思想者的迷惘
——寄语罗丹之展
梵高
摩尔在北海
虚谷所见
石涛的谜底
贾岛诗中画
古韵新腔
林风眠和潘天寿
家传
景全在我身上
这情,万万断不得
桥之美
闲话画竹
且说黄山
说梅
老树
从秦俑坑到华山巅
长江三峡与鲁迅故乡
——创作回忆
绍兴闲话
——江南行(一)
楚楚衣冠成菩萨
——江南行(二)
小鸡、小鸭与天鹅
——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
霜叶吐血红
——自己的心路历程
心灵独白
画里阴晴
水陆兼程
跨越两河流域
三方净土转轮来:黑、白、灰
寰宇觅知音
走向未知
短笛
错觉

说对称
再说包装
肥瘦之间
猎奇命短
溯流而上
抽象之美
速写与怀孕
成竹与灵犀
拖泥带水与干净利索
敷彩与赋彩
厌旧与怀旧
画与诗
一对冤家:工笔画和印象派
一对软骨孪生
小鸡与腌蛋
月如钩
偶想
寄语美术青年
鸵鸟·孔雀·老鹰
花语

心潮
乱画嘛!
春节后话
血河
说狗
说家
温馨何处
一个情字了得
妒忌
土地
吴冠中学术经历简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