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明与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0731317
  • 作      者:
    陈炎著
  • 出 版 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本书作者从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和反思入手,对文明和文化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陈炎 1957年11月22日生于北京。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史哲》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曾于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逾百篇,出版《积淀与突破》、《文明与文化》、《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等学术专著多部。主编的四卷本《中国审美文化史》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本人曾荣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泰山学者”等荣誉称号。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并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交流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望岳文库·文艺理论系列:文明与文化》作者从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和反思入手,对文明和文化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研究。 
    《望岳文库·文艺理论系列:文明与文化》可被视为《积淀与突破》的姊妹篇:第一,在内容上,它们都是作者自选的论文集,其中所选的论文均不重复。第二,在时间上,《积淀与突破》主要囊括了作者1997年以前的自认为满意的文章;而《文明与文化》则主要选择的是笔者自1997年至2005年之间自认为重要的论文。第三,在结构上,两书均不成“体系”,其涉猎的领域均相当宽泛。第四,在编辑上,两书均在已发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个别修改或还原。
展开
精彩书摘
    甲午海战的失败,使洋务运动彻底破产。因为当时日本的战舰和中国的战舰都是从西方购买的,双方的装备不相上下。这似乎应了俾斯麦的预言:中国与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因为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求政治原因,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中国人到欧洲来,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回去就算了。于是,国人中有康有为、梁启超者,主张维新变法;有孙中山、黄兴等人,主张共和革命。所学西方者,制度也。
    而戊戌变法的破产和辛亥革命的失败,又使得维新派和革命派感到茫然。因为前者虽然依靠了皇帝,却没有像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样取得成功;后者虽然夺取了政权,却没有像法国大革命那样改变社会。于是,国人中有陈独秀、胡适等人,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落后不只在器物方面,也不只在制度方面,更在其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中国人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要吸收西方科学、民主的精神实质。“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①所学西方者,价值理念也。
    从器物、制度到观念,近代中国人一步步向西方靠拢的步骤刚好与庞朴先生有关文化的三层定义相吻合。这也说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由形而下的层面向形而上的领域逐渐扩大。显然,这是一种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影响,它符合汤因比有关“挑战与应战”的理论模式。按照这位英国学者在其著名的鸿篇巨制《历史研究》中的观点,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对“挑战”的“应战”。所谓“挑战”,就是外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向人们提出了一些不容回避的历史课题;而所谓“应战”,就是人们在这些课题的要求下重新调整或更新自己的文化而采取的对策。因此,每一次“应战”的成功,都会导致一种文化模型的出现或变革;而每一次“应战”的失败,都会导致一种文化模型的衰亡或破产。
    正是由于这场“应战”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有关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便不只是一个重要的学理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近百年来,恐怕没有任何别的课题像中西文化的比较一样,能够如此广泛、如此持久、如此强烈地吸引着海内外的中国人文学者。什么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反复争鸣,什么科学主义与玄学主义的一再论战,都不过是这一课题的变相延伸罢了。时至今日,在全球化浪潮日甚一日的历史条件下,此一问题非但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反而以更为突出、更为紧迫的方式重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
展开
目录
文明与文化
超越国学研究的古典境界
中国与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概观
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人类早期文明的三种路径
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与中国的儒家、道家
家族血缘关系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
《易经》:作为儒、道美学思想萌芽的卜筮观念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
建立东方美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
有别于“审美思想史”和“审美器物史”的“审美文化史”
文化也是一种资源
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
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
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的学科分野
“和谐论”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
中国与西方古代、现代、后现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与西方古代、现代、后现代服饰的美学特征
“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
中国大陆的意识形态格局及其转化模式
附录 陈炎学术论著目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