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儒对话:天方之经与孔孟之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238109
  • 作      者:
    刘一虹著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一虹,1966年3月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期间赴埃及开罗大学文学院留学进修,2004年至2005年获福特基金,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作访问学者。1988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东方室,从事阿拉伯、伊斯兰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工作至今。主要著作:《当代阿拉伯哲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伊斯兰艺术风格》(译著),《伊斯兰艺术百问》(合著)。
展开
内容介绍
    所谓“回儒对话”是指讲汉语的中国穆斯林,在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主体的文化背景下,在了解伊斯兰教义思想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古代哲学宇宙本根论中的道论、《易传》中的太极阴阳论以及宋明理学中的“理、气、心、性”等哲学范畴,辨析来自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思想观念与中国本土的传统哲学理论,试图凸显其殊性,又肯定其共性,并在两者之间找到相互补充的成份.这一历时千余年的思想活动最终形成了中国伊斯兰哲学特有的“以儒诠回”、“回儒共明”以及“回儒互补”的总体特征。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的研究范围仅限定在对明清时期的中国伊斯兰哲学的探讨与分析上。由于此项研究涉及不同文化系统——阿拉伯伊斯兰教和中国儒家文化(包括其与中国佛教、道教等思想的交融)两大文化系统,所以笔者从比较哲学和比较宗教学的研究视角,运用比较研究中的同比、异比等论证方法,对中国伊斯兰哲学发展阶段中的个例进行具体分析,强调其交融发展的逻辑性。
    与此同时,书中还明确了宗教与宗教哲学、宗教哲学与神学以及比较哲学与比较宗教学之间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目的。本书概要阐述了伊斯兰教《古兰经》的哲学思想,详细分析了11世纪伊斯兰苏非派重要思想家安萨里及其代表作——《圣学复苏》的哲学思想内涵,揭示了影响中国伊斯兰哲学创建的主要思想源头,提出了《古兰经》和安萨里的哲学思想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伊斯兰哲学最终建立的理论基础。
    在对中国伊斯兰哲学发展的个案分析与论证上,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德新等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几大著名经学家及其主要代表作的思想内涵,比较分析了他们的著述动机和基本思想主张,并根据其理论特征和思想范畴,阐示并指出了他们在中国伊斯兰哲学理论的创建上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认为在中国伊斯兰哲学发展史上,王岱舆开启了“以儒诠回”之先河,确立了中国伊斯兰哲学如“真一”、“数一”及“体一”等重要哲学概念。他有意识地将伊斯兰教与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进行教义思想的比较,强调伊斯兰教的特殊性。尽管在运用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用宋明理学的哲学概念来诠释伊斯兰教义理方面显得有些牵强,但他毕竟为中国伊斯兰哲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后代学者仿效和发展的依据。马注力荐皇上接受伊斯兰教,希望“以回补儒”、回儒共明;设问答疑,使得对伊斯兰教义信条的阐发有的放矢,达到“布道解惑”的目的。马注的《归真要道》无论在语言风格和思想特性上都更为直白晓畅。在刘智的哲学思想研究上,笔者认为,刘智由于强烈地感受到“天方之经大同孔孟之旨”,而胸怀“使天下之理共明”之抱负,因此以极其客观的态度,强调伊斯兰哲学内涵与中国传统哲学观念融会贯通的共性。在马德新哲学思想的分析论证方面,书中阐述了其著述的动机,即“以回补儒”。认为伊斯兰教思想中所富有的“后世复生”的思想,是对中国儒学只讲今生未谈死后的补厥,强调“原始返终之要道”思想的重要性。他糅合了中国儒学中的性理学和心学于一处,来阐释人心与本然的相通无碍;他重新建构“理欲之辨”,澄清天理、人欲之内涵,将这一中国学说融进苏非派理论之中。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构成和发展中国伊斯兰哲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中国穆斯林思想家在了解伊斯兰教义哲学的基础上,运用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本根论中的道论、《易传》中的太极阴阳论以及宋明理学中的哲学范畴,这类中国人惯用的思维模式来解说伊斯兰教的教义理论。二、辨析来自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思想观念与中国本土的传统哲学理论,既凸显其殊性,又肯定其共性,并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互补的成分。而中国伊斯兰哲学发展的总体特征又可以概括为三点:即“以儒诠回”、“以回补儒”以及回儒共明。
    ……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伊斯兰宗教哲学的产生及其特质
第二节 《古兰经》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比较哲学的方法论问题

第二章 经堂教育与采辑书目
第一节 经堂教育与汉文译著
第二节 伊本·阿拉比的《麦加的启示》
第三节 安萨里的《圣学复苏》

第三章 王岱舆与《正教真诠》、《清真大学》
第一节 开以儒诠回之先河
第二节 真道理
第三节 “三一说”与伊本·阿拉比

第四章 伍遵契与《归真要道》
第一节 “凡所得者,当分于人”
第二节 “圣教、圣道与至道”
第三节 “修身、养性、清心、明命”

第五章 马注与《清真指南》
第一节 拳拳之心 上表宣教
第二节 设问答疑 阐发教理
第三节 “黜异扶儒”回儒共明

第六章 刘智与《天方性理》、《天方典礼》
第一节 好学审慎精益求精
第二节 天方之经大同孔孟之旨
第三节 五典尽人道五功尽天道

第七章 马德新与《四典要会》、《大化总归》
第一节 亲至天方 承前补阙
第二节 “分晰礼功所含之义理”
第三节 讲解“原始返终之要道”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汉文译著的理论成就
第二节 中国苏非思想的特性
第三节 儒学的宗教性与中国伊斯兰思想
第四节 比较哲学研究方法探析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