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谐人生:佛教伦理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234170
  • 作      者:
    觉真著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佛教素以其哲学思辨色彩浓厚、人本智信特征明显著称。
  明辨善恶、勘破是非、珍惜人生、热爱生命、广行慈悲、泽被生灵是佛教所大力宣扬的大乘菩萨的主要内容。
  佛教力主开发人类潜在的无上智慧,将人类思想中丑陋、污秽的成分彻底清除,以纯洁、美妙、清净的智慧去观照世间的一切,  以慈悲之心与乐拨苦,以行八正道严于律已。
展开
作者简介
  觉真,1933年生,江苏南通人。早年毕业于上海静安佛学院,后游学多所高校。中国佛教协会已故副会长茗山长老法徒,曾随师讲学于苏浙粤港等地。现您香港佛教僧伽学院副院长。已出版专著(含合著)12种,海内外发表文稿近200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佛法重在生活,重在寻常日用,佛教教理中蕴蓄着与时俱进的理论成分。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佛教想要重焕生机、再现活力,首先必须从理论到表述都能紧密结合时代的需要,以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要想传播佛法,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理解佛法,准确把握佛法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对佛法的理解与表述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理解是正确表述的基础,表述则是正确理解后通过语言载体进行传达的能力。表述的方式有深有浅、有繁有简单、有古有新,深、繁、古的表述给人以深厚、艰涩、丰富的感觉,而浅显、简明、新颖的表达方式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借助浅近语言和全面而集中的专题介绍,一定能够回应现实的需求,为现实人生提供有益的指导。《觉群小丛书》正是本着浅、简、新的原则编写的,丛书从不同的视角入手,通过对一些艰深的佛学命题的专门探讨,旨在推动传统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化阐释,突出佛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本怀。《觉群丛书·和谐人生:佛教伦理观》用语体文、简体字写作,行文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活泼,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具有通俗性、趣味性、可读性的特点。丛书拟分数辑出版,每辑五、六本,每本约为八万字,由丛书编委会约请海内外著名的法师、居士、学者主笔,计划出满一百本,撰写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佛教学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对佛教的义理进行深入浅出的梳理, 以独特的视角把握佛教精深渊博的哲学内涵, 相信定能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展开
精彩书摘
  昭慧法师在其《佛教伦理学》中曾经指出:“缘起论是精密的因果律,佛法以此为总纲,解明世间生成与还灭的原理。护生论则是佛法中一切伦理规范的终极精神。”这是很有道理的。由缘起论,让我们懂得了世间一切事物、一切现象,有生必有灭。其所以生,所以灭,都是因缘和合(由众多条件所构成),无一不是相对的,互为依存的,互相联结的。这就破除了第一因(最初因)的迷思,也破除了有一独立存在的“我”的妄执,所以佛教根据缘起法则,得出了“诸行无常,诸行皆苦,诸法无我”的结论,让我们感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这是智(当然也是慧)。由护生论,让我们懂得了佛法的精神,就是慈悲精神,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离苦得乐”,出离轮回,达到涅藥四德:常、乐、我、净。为了救渡众生,你不但要关怀自己,而且要关怀他人,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为与乐,把快乐留给一切人,一切众生;悲为拔苦,把救苦施与一切人,一切众生——这是悲(当然也是慈)。释迦牟尼佛有大智,所以才有大悲,有大悲,正源于有大智。大悲在关怀众生,济世渡人,这不是人与人、人与众生的关系吗?大智在彻悟人生,正知正见(去除邪见、偏见、断见),这不是我与自已的关系吗?所以缘起论是佛法的总纲,解明了世间生成与还灭的原理;护生论解决了人与人,人与一切众生的关系,正是佛法中一切伦理规范的终极精神。
  护生论的主旨,首先是护持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也包括自己的生命,以及所有众生的生命。既包括自己身体的健康、安全,也包括一切生命的生存和安全。从自己来说,就要管好自己的生命的全过程,管好自己的情绪、管好自己的行为、管好自己的生老病死。从他人来说,就要关怀他人的生命,关怀他人的忧苦缠恼,关怀他人的艰危急难,关怀他人的生老病死。这个“他人”也可以说不只是对人类的生命,对于人类以外的一切生物的生命也是深怀关切的。
  ……
展开
目录
总序
一、什么是伦理?
二、伦理与道德

三、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石
缘起论
1.缘起的基本内涵
2.缘起的伦理价值
护生论
因果论
1.自力创造非他力
2.机会均等非特殊
3.前途光明非绝望
4.善恶有报非怀疑

四、佛教伦理的道德规范
三皈
五戒
十善
四摄
六度

五、佛教伦理的基本准则
去恶从善
以戒为师
慈悲平等
自利利他

六、结语:佛教伦理的本质
人与佛的关系
人与众生的关系
人与自我的关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