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禅林采风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236491
  • 作      者:
    白云禅师著
  • 出 版 社 :
    宗敎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白云禅师,号梦殊,字宽一,原籍北京,寄籍湖南益阳,现任千佛山菩提寺方丈。
    生于一九一五年,七岁出家,少年入志成学堂及天岳山沙弥园受教育,一九三五年毕业于国立湖南大学中文系。
    二十一岁受比丘戒后,常行脚大江南北,以至塞外边远地区,遍参潜隐善德,并曾朝礼印度、尼泊尔等佛教圣迹,当时行脚僧皆称其为“梦头陀”。
    一九四九年迁移台湾,一九五八年曾两度行脚台岛,足迹遍及全省名山古刹。
    一生淡泊名利,庄严戒行,以佛心为师范,以禅悟为法门,于古梵密亦有很高之成就,且精于书法、针灸、技击等,平时勤于文字般若之创作,于十大学派中禅、净、密、律、法相、天台、华严之教理均有深入之研究,出版著作四十余册。
展开
内容介绍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
    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展开
精彩书摘
    本来自性就是无有生灭的呀!本来自性是没有欠缺什么的哩!本来自性就是寂然不动的嘛!本来自性是能产生万法的咧!
    这五种发自觉悟的智识,不是“心行灭处”的彻悟行者是不能流露出来的;五祖所以毫不犹疑的把衣法付托给一个“优婆塞”,无可否认,是一种大手法,明智的作为。
    现在,我们来把六祖的思想精神,作个比较明显一点的探讨;这种探讨,本来以“禅”的立论来说,只是一种“权宜”,希望读者们千万不要生起“这就是禅”的观念。
    六祖认为:“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足。”又说:“如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又说:“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
    可见六祖的思想精神,强调“自性”的伟大,而修学见地,则以为“自证”最为究竟。譬如有一次集会,六祖向大众宣布说:
    “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当时神会听了,连忙站起来说道:
    “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六祖闻言,很生气地批评说:
    “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茅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这一段故事的对话,我们很容易看出,六祖的“一物”,透出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真义,可惜神会自作聪明,执著“佛性本源”而不能消化,难怪神会以后的一生,确然只是个咬文嚼字的知解宗徒;同时,笔者也由此而联想到已故的胡适先生,一直误解,神会是《坛经》的作者,可能胡先生这种思想的启迪,便是依此而得感触的。不过,在“禅学”境域中,发生“我以为”的“禅以外”的思想,这在一个研究学问的学者来说,是非常不应该的一种行为;因为,那样做,很容易引导后学的人步入歧途,把主题反而变成了毫无意味的“我以为”的联想上去了。
    其次是六祖的“无念”的立论,他说:“无念者,于念而无念。”又说:“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
    六祖的这种立论,从他对卧轮禅师的一首偈语,予以批判的情形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卧轮的偈子是这样的: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六祖却批判说: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
展开
目录
禅林采风录
缘起
临济宗风
云门宗风
曹洞宗风
沩仰宗风
法眼宗风

禅表现的特殊方式
导言
1.无声说法
2.无情歌手
3.无心画家
4.棒的执著
5.扇子的秘密
6.拂尘者也
7.药生药死
8.唾著什么
9.天依子姓
10.行的层次
11.错过了的
12.不思善恶
13.坐着干什么?
14.学佛求快乐
15.朦胧世界
16.有得说的
17.干屎橛
18.语默不是无言
19.开眼闭眼
20.无有不与者
21.火无著处
22.谁说无过
23.问取是非者
24.沙汰与参究
25.倩女离魂
26.投影之最
27.直觉的不是
28.啼血者
29.鸡蛋之诤
30.什么是禅
31.不是现在佛
32.禅师说净土
33.寒彻心身方始壮
34.学佛男
35.时空之识
36.数算之谜
37.水乳交融
38.认识享受
39.毕竟不是他
40.驰骋的心念
41.仍不死心
42.不是佛菩萨
43.不只是老师
44.知即不空
45.陈年酒香
46.总是一味
47.怎知不是
48.世间本无事
49.咕咕钟
50.本无新鲜
51.是风非风
52.探究小人
53.四大之外
54.何来面目  
55.钻得更深
56.何者可信
57.茶饼无分
58.是人骑车
59.会了也未
60.袈裟何义
61.谁要讲经
62.过去了的
63.全部送人
64.防范未然
65.谁受折磨
66.不为椒辣
67.归向之响
68.应机作答
69.梨山名产
70.长不是留
71.只是作用
72.从有所住
73.庄严的信
74.思想的串连
75.什么是占有欲
76.脚步踩不出时光
77.主人为了什么
78.毕竟是个贼
79.如何活得更好
80.问取后果
81.五蕴之释
82.佛法大意
83.般若何价
84.圆觉了义
85.智慧的表现
86.起信宗旨
87.一窍不通
88.有所住乎
89.日昨有消息
90.春蚕丝尽时
91.青山白云
92.不是作对
93.末后句
94.寒冬待寒流
95.礼者受者
96.只有嘴在
97.冻顶乌龙
98.不是识心
99.找错对象
100.望梅画饼

惠能大师
《法宝坛经》的主旨
缘起
序幕
知识
自性四法
自性之道
行法修持
说宗通相
结语

论《六祖坛经》之问题
缘起
发迹因缘
般若义谛
释疑破惑
真性自在
无妄无障
常行忏悔
迷悟之间
顿渐之间
护持正法
付嘱要义

六祖的契悟
缘起
悟处
论义
树与镜
无住心
风幡心
无的意
四智
戒定慧
结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