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自性就是无有生灭的呀!本来自性是没有欠缺什么的哩!本来自性就是寂然不动的嘛!本来自性是能产生万法的咧!
这五种发自觉悟的智识,不是“心行灭处”的彻悟行者是不能流露出来的;五祖所以毫不犹疑的把衣法付托给一个“优婆塞”,无可否认,是一种大手法,明智的作为。
现在,我们来把六祖的思想精神,作个比较明显一点的探讨;这种探讨,本来以“禅”的立论来说,只是一种“权宜”,希望读者们千万不要生起“这就是禅”的观念。
六祖认为:“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足。”又说:“如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又说:“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
可见六祖的思想精神,强调“自性”的伟大,而修学见地,则以为“自证”最为究竟。譬如有一次集会,六祖向大众宣布说:
“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当时神会听了,连忙站起来说道:
“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六祖闻言,很生气地批评说:
“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茅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这一段故事的对话,我们很容易看出,六祖的“一物”,透出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真义,可惜神会自作聪明,执著“佛性本源”而不能消化,难怪神会以后的一生,确然只是个咬文嚼字的知解宗徒;同时,笔者也由此而联想到已故的胡适先生,一直误解,神会是《坛经》的作者,可能胡先生这种思想的启迪,便是依此而得感触的。不过,在“禅学”境域中,发生“我以为”的“禅以外”的思想,这在一个研究学问的学者来说,是非常不应该的一种行为;因为,那样做,很容易引导后学的人步入歧途,把主题反而变成了毫无意味的“我以为”的联想上去了。
其次是六祖的“无念”的立论,他说:“无念者,于念而无念。”又说:“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
六祖的这种立论,从他对卧轮禅师的一首偈语,予以批判的情形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卧轮的偈子是这样的: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六祖却批判说: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
展开